一期、二期已经显现效果,成市民郊外休闲区域。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瑞朝文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曾经,这里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舳舻相接,一路繁花似锦;如今,这里是“旧貌换新颜”的索须河,水清河美,周末游人如织。位于黄河与贾鲁河之间的索须河,目前正经历着提升治理,四期提升工程将新增水面面积1300多亩。

  目前,郑州市天河路两侧的一期、二期已经显现效果,成为市民郊外休闲的热点区域。而很快,文化北路附近的三期提升工程,也将以新面目和大家见面。作为一条千古名河,已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索须河,今年还会有“大动作”。

  河流面目一新的索须河水草丰美蛙声起落

  大河路北,天河路桥上,驻足观望,城市的烦嚣顿隐,一条诠释着水草丰美的河流,静谧地反射着阳光。这里,就是曾经其貌不扬的索须河;这里,也是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的一段——通济渠遗址所在地。

  仿古亭台,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碑,揭示着这条千年古河的历史积淀。舳舻相连已不见,渔歌欸乃亦不闻,索须河已成为全新的索须河,通济渠被封存在河水之下、历史深处。两岸河畔的柳丝照水,迎风飘拂,这不正是“汴河新柳”的意境吗?那消失了的郑州老八景,从遥远的过往走到了现实之中。

  从花园口提水泵站远道而来的黄河水,在索须河北侧沉砂池进行沉淀后,一部分通过倒虹吸穿过索须河向南流淌,供东风渠、魏河、龙湖生态用水,一部分则直接泄入索须河中。在黄河水注入索须河处,设置了不少叠水景观,哗哗的水声激越,小型的瀑布横向铺开,也是索须河沿线不可错过的一景。

  郑州,还有这般亲近自然之处?何时多了这静谧清新之所?其实,早在2014年,郑州市便开始对索须河实行分段生态提升治理。

  河变新增一千多亩水面渐成周末亲水游去处

  据介绍,西起北四环桥、东至祥云寺,天河路、花王桥、中州大道为三个节点,将13.45千米长的治理工程分成了四期。而四期工程全部完工后,新增水面面积将超过1300亩。记者所驻足的大河路、天河路桥处,便是一期、二期工程的分界线。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完工,景观效果显现。作为工程监理,郑州市水利工程监理中心负责人张世宝从一期工程动工时,就参与到索须河的提升治理工程之中。

  张世宝说,所谓提升改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河道形态的改变,原来的滩地降低了,再通过橡胶坝、液压坝等调蓄手段,增加河段的水面。提升改造前,水面宽度不过40米,如今水面最窄处也有60多米,最宽处能达到100多米,能给游人一种小湖泊的观感。

  索须河两侧堤顶上的道路,也比之前大大扩宽。原来4米的道路,拓宽到6米以上,完全能够保证双向二车道的通行能力。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不少市民就驱车来到这里,或沿着堤顶道路观景,或停靠路边,一家人来一场“水草丰美”的郊外游。

  据介绍,如今的索须河,两岸的绿化带加起来有60多米。植被更为多样,常青的有雪松、大叶女贞,亮眼的有紫叶李、榆叶梅,落叶的有法桐、银杏,还有金槐、乌桕,四季皆有可观之树。

  目前,三期、四期正在紧张建设中。前段时间,趁着春日暖阳,两侧的草木已经提前栽下。而三期沿线的广场、游路等设施也已初步成型。到5月底前,花王桥到中州大道段的三期主体工程有望完工,而中州大道至祥云寺段的四期工程,也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河史

  沿河岸前行,能时不时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碑。如今改头换面的索须河,和相距不远的贾鲁河一样,也是条历史文化河流。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索河、须水河汇成索须河,一路蜿蜒向东,进入惠济区境,便也是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了。

  郑州段包括通济渠索须河段和通济渠惠济桥段,一河一桥,沧桑巨变,在书写着曾经繁华的过往。但从鸿沟水系,到隋唐的通济渠,再到宋代的汴河,乃至元代后的贾鲁河,这条千年古河历来是贯通南北,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

  到明清时期,大运河渐渐淤塞、废弃,以至于后来的《郑县志》在表述索须河时,用了不足130字。“索须河在郑州,共分南北南支,南支由郑州西北隅双桥入境……北支由郑州西北隅常庄入境……”只字未提通济渠或大运河。由此可见,通济渠在那时便已湮没在河道深处了。

  消失了的,还会以新的面目重现。郑州市水务局规划处相关人士介绍说,今年年底前,大运河郑州通济渠段生态提升工程有望启动,这也是索须河提升治理的第五期。工程的总投资将达到6.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00万。

  这段河道总长10.9公里,起点在北四环桥,即二期工程的西侧,延伸到上游的索河、须水河。两岸范围为规划河道蓝线,其中索河蓝线宽约200米,须水河蓝线宽约90米,索须河蓝线宽200米~260米。上述河段将统一按照达到防洪50年一遇、除涝5年一遇标准治理,进行生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