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宁 实习生 罗秋月 摄影报道)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安康家园”,是672名汶川地震孤困儿童的家。近日,这里的“爸爸妈妈”们通过媒体发出了一封邀请信,邀请已经成人的624名“孩子们”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回家团聚。这一举动引来全社会的关注。

  许多人好奇全国规模最大的地震灾区孤困儿童集中安置基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在双流?当地政府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月17日,四川在线记者实地探访安康家园,走进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全国规模最大,双流无偿提供用地和基础设施

  据了解,双流“安康家园”总建筑面积为38500平方米,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灾区孤困儿童集中安置基地。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简称中国儿基会)相关负责人梁文美介绍,“安康家园”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中国儿基会倡议建立,由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日照钢铁)捐资建设的。2008年5月底,“安康家园”共接收四川德阳、绵阳、广元、阿坝州等31个县(市、区)的涉及汉、回、羌、藏、黎、土家6个民族的重灾区的孤儿、单亲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儿童(简称孤困儿童)共712名。

  为了灾区孤困儿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中国儿基会、日照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与双流县(现双流区)人民政府在2008年8月19日签署了《关于转移安置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协议书》,决定在双流建一个“安康家园”,将生活在日照安康家园的学生全部转移到双流。各方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儿童基金会进行全程监管、指导;日照钢铁向儿童基金会再次捐资1亿元人民币,在成都市双流县新建“安康家园”、“新棠湖小学”,扩建“九江中学”。双流县(区)人民政府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和教学设备设施,并承担双流“安康家园”学生的教育管理重任。

  “为什么会选择把项目落地在双流?因为双流在经济、教育方面有优势,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上也是空前的。” 梁文美说。

优质教育均衡化,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别人家的的孩子有的,咱们家的孩子也得有;别人家孩子学的,咱们家孩子也得学”,双流“安康家园”的园长胡源忠说。安康家园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如开展周末兴趣活动,包括体育、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特长,将学生分别安置在:棠湖小学、九江中学、棠湖中学、双流艺体中学、成都电子信息学校五所学校就读,让安康家园的学生享受双流当地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

  “这些孩子升学考试时,成绩只要达到棠湖中学录取线的70%,棠湖中学都破格录取。”双流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送孩子上学,接受知识教育以外,双流“安康家园”还教给孩子们生活的技能,给孩子们分配诸如清扫园区、保护绿化等力所能及的活儿干。在日常生活中,还安排有“安康妈妈”对孩子们进行全天候地照料,如同亲妈妈一般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据介绍,双流“安康家园”刚刚建立时,“安康妈妈”则多达78人。

  家园中还设置的安康爱心商店,将家园购买的生活必须品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物品集中,以商店的形式向安康家园中的全体孩子开放,孩子们凭“安康爱心卡”到店内自选所需物品并进行兑换。园长告诉记者,“安康爱心卡”是靠孩子们的劳动换取的。与此同时,孩子们只要一个星期没有生病,把自己照顾好,也可以换取爱心卡。

  从受助到助人,孩子们心理恢复情况同期最好

  双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除282名学生考上大学、 342名学生职高毕业生已就业或参军之外,还有48名学生继续在双流“安康家园”生活和学习。已经离开家园的孩子中,有进部队当兵的、当上人民警察的,还有保研到厦门大学的,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结婚生子了;而目前仍居于双流“安康家园”中的48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今年还在读初二。

  已经离开园区的孩子们,逢年过节还会给“安康妈妈”发微信、打电话进行慰问,平时也会向“安康妈妈”倾诉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家园毕业的孩子顺欢还在年初为家园的弟弟妹妹们捐赠了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 胡源忠说。

  在精神重建方面,安康家园与天津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多家院校和医院合作,定期对孩子们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和心理评估工作。“安康家园的管理人员及安康妈妈上岗前,均参加了心理疏导知识培训,并定期接受相关知识继续教育培训。” 梁文美说,这些多渠道、多举措、多层面的专业化救助工作,为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心理评估专家有关数据显示,“安康家园”中,孩子们的同期恢复情况跟全国乃至世界的曾经所有的灾后儿童相比,是最好的。

  双流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这672名孩子们来说,不管他们走向哪里,双流安康家园是他们永远的家,双流是他们永远的家。“这里的爱心会一直传递下去,这里的亲情会永远延续下去,愿你们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