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4月17日电 (记者 朱晓颖)一场搜寻处置丢失“放射源”的演练17日在南京举行。体积庞大的空中巡视无人机、探测及抓取放射源的应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悉数“登场”。

  17日,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会同江苏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省辐射防护协会在南京举办了“核与辐射安全宣传公众开放日”活动。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内,进行了一场针对某企业丢失“钴-60放射源”的放射源搜索处置模拟演练。

  由于待搜索区域范围较大,为尽快确定丢失“放射源”的大概方位,无人机率先升空,在空中来回飞行,进行辐射巡测。

  机器人牢牢抓取“放射源”源辫,将其缓缓放入铅罐,并盖上盖子,成功收贮了“放射源”。 朱晓颖 摄

  处置人员手持操纵杆,通过影像在高放射性环境下继续远距离操控机器人。 朱晓颖 摄

  这台体积庞大的无人机最大净载重达25kg,可“背着”伽马相机飞高5000米,满负载可持续飞行40分钟。

  经过几次机动,剂量率最高位置被找到。无人机在该处降低高度悬停,采集能谱、获取视频图像,确认其符合丢失“放射源”的能谱特征。

  随后,应急机器人出动了。通体黄色的机器人形似微型叉车,重600kg,动力强劲,小巧灵活,最大爬坡能力达30度。

  在人为操控下,它“挪动”着履带,“徘徊”至“放射源”附近,开始近距离寻找。它将现场影像实时传输给后台,处置人员手持操纵杆,通过影像在高放射性环境下继续远距离操控。

  只见机器人“伸出”抓手,翻动草丛和石块,最终“发现”并锁定“放射源”。由于装配了剪切扩张器、密闭式抓斗、抱桶器、液压破碎锤、挖斗多种工具头,抓取形态各异的目标物体对它来说不在话下。它不断“调整”抓手的高度、方向,打开用于贮存“放射源”的铅罐盖,牢牢抓取“放射源”源辫,将其缓缓放入铅罐,并盖上盖子,成功收贮了“放射源”。

  现场处置人员将铅罐放入放射性废物贮存桶,由专用收贮车运往放射性废物库。处置人员对“放射源”丢失位置周边进行全面辐射剂量监测。

  至此,一次完整的搜索处置丢失“放射源”的模拟演练结束。

  据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专家介绍,这次行动由无人机、伽马相机、机器人“配合”完成,处置人员没有进入警戒区,符合合理、可行、应急照射尽量低的国际通用核安全原则。

  当天,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分别与江苏省环保厅认定的社会化检测机构、放射源销售单位、仪器供应商共6家单位签订了《辐射事故应急监测处置技术支援合作协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