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6日讯(记者 陈淋)去年,出生于南充阆中的落下闳作为唯一一位天文学家成功入选四川首批历史名人。落下闳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是西汉民间天文学家。西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受汉武帝征聘,官居太史待诏。曾与邓平、唐都创制《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始有春节,落下闳也因此被誉为“春节老人”。

  今年1月22日,阆中市委书记张斌在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从即日起,开启春节老人形象全球征集活动。4月15日,本次形象征集活动的投稿时间已经截止。但是关于“春节老人”的讨论仍在继续。尽管相较于其他四川首批历史名人,落下闳的知名度并不是最高的,但是随着“春节老人”形象全球征集活动的举行,落下闳的故事正在被更多人熟知。

  落下闳的推荐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认为,落下闳为中国最早的历算学家。查有梁说,落下闳研究制定的《太初历》集传统历法之大成,更为重要的是,《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编入,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对农民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进行了科学的指导。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谷雨”到来。它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谷雨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从养生来说,谷雨也是补血益气,提升体质的好时节。

  2000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就是这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文化、农业。查有梁说到,二十四个节气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将天文、数学、农学、气象、医学、养生、保健、旅游、文学、艺术等融为一体。二十四节气与每位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成为中国人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决策实践的重要知识。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打小就能背《二十四节气歌》。”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魁星楼社区居民张阿姨笑着背诵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小时候家里种庄稼,父母会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事。对农民来说,这是最准确的工作日程表。”张阿姨说,长大后,了解到更多知识,虽然告别农村,但“二十四节气”从未远离她的生活。“我们年纪大了,就特别注重养生。哪个节气该吃啥,哪个节气该怎么保养身体,‘二十四节气’能给出最好的答案,这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宝贝。”尽管从小就跟“二十四节气”打交道,但张阿姨并不知道其被背后的故事。直到通过媒体看到了关于落下闳的宣传报道后,她才知道,当我们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生活劳作时,更应记住对其贡献最大的“春节老人”落下闳。

  95后大学生陈乙丹不能很流利的背出“二十四节气歌”,她也不太清楚“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背后有哪些故事。正是因为全国范围内对落下闳的热议,她开始更加关注这位此前鲜为人知的四川历史文化名人。“原来他那么厉害。当我们在过春节时,更应该纪念他。”陈乙丹说,通过媒体报道,她了解到,落下闳是“浑天说”创立者,他通过长期的天象观察,认定“天圆地圆”,并非“盖天论”所说的“天圆地方”。“盖天说”认为,日月总在大地之上运行;而“浑天说”中的天体是可以运行到大地之下。落下闳在“浑天说”基础上,对于日、月、五星进行了立体整合,以及周期运动的实际观测和数理推导,最早在中国乃至于世界上统计出了11年发生23次日食,135个月为交食周期。“这真的是太厉害了。况且是在西汉时期,那时并没有什么科学观测条件,但他能做出这么突出的贡献,真的是了不起。”陈乙丹感叹道。

  “落下闳的贡献,实测有据,要言不繁,内涵深刻,大道至简。用现代物理学的语言说,就是将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将太阳运行的周期与月球的相位变化协调起来。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八宿联系起来建构的系统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系统。落下闳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最大的独特贡献正在于此。”浑天说、太初历是既有系统观测,又有逻辑体系。查有梁认为:“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代有名副其实的科学。”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上,也是可以通向现代科学的。我们的使命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