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14日社论指出,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为何会输掉选举?为何迄今没有起色?简单的回答: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姓都不敢说出时,还能值得他人信赖、让人尊敬吗?当中国国民党连“中国人”这3个字都要回避时,她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社论指出,身分认同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单一因素。例如,从生活在台湾来看,我们当然是台湾人;从文化历史的层面来说,我们也是中国人。因此,“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重叠认同是一个最合情、合理、合法、包容的认同。在台湾,只有“我是中国人,不是台湾人”或“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单一排他认同,都是不健康的。

  在“我是台湾人”、“我是中国人”或“两者皆是”的身分认同上,台湾的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长达30多年的调查显示,变化甚为显着。1992年时,“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重叠认同(46.4%)的比率最高,其次为“我是中国人”(25.5%),最低是“我是台湾人”(17.8%)。

  社论认为,身分就是一种归属。有些人想切割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因而主张“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这是一种属于“台独式”的分离主义认同。在李登辉的政治操作下,1994年迎来第一个转折点,“我是台湾人”超过了“我是中国人”的认同,尔后“我是台湾人”的认同快速攀升。陈水扁执政期间,“我是台湾人”的认同快速上升,“我是中国人”的认同继续下滑,但重叠认同的百分比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但是从马英九上任的2008年开始,重叠认同快速下降,其下降比率几乎全部转移到“我是台湾人”的认同,使得“我是台湾人”的排他认同超越了重叠认同。在马英九任内,台湾人认同的升高程度(+16%)比陈水扁任内(+8%)还要高出许多。2014年为最高峰,台湾人认同为60.6%,重叠认同为32.5%,中国人认同只剩下4%。因而有人戏谑讽刺地称:马英九是李、扁两人的忠诚接班人,他完成了李、扁两人都不可能完成的“去中国化”任务。

  社论中说,为何会如此?原因在于马英九虽然赢得执政,但是没有尝试着扭转李扁长期所灌输的“台独”意识。马在任内,不仅是马英九本人,也包括现在台面上的国民党内高层,如吴敦义、朱立伦等,他们都不敢、也不愿称自己是“中国人”,尽量回避任何有“中国人”元素的话语,他们粗浅地以为只有与民进党争夺“我是台湾人、我爱台湾”的话语权,国民党才能赢得选举。

  国民党在认同问题上的自我缴械,让“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身分认同取得了更高的道德性,让民进党在所有的陈抗运动及在议会中,更自豪地认为他们才是勇敢的台湾人,才是政治正确。〈国民党在2014、2016年的败选,不仅输掉了政权,更输掉了在认同问题与两岸论述上的话语权。

  社论认为,几份民调显示,2014年以后,台湾人认同开始下滑,“重叠认同”再次上升,这对两岸关系来说是好事,但此现象不是国民党所促成。主因是民进党执政太差所致,民进党的霸道与台湾的乱象让民众开始沉思,“我是台湾人”的排他性认同是否还是政治正确?能否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台湾的国际处境?另外,中国大陆这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受世人肯定,连美国都不得不看其脸色,让人认知到“我也是中国人”不再是一个全然的负面认同。

  很讽刺的是原本这应是属于中国国民党的话语权,但此时的国民党主席及高层却似乎没有醒过来,他们迄今还是不敢提“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还在相信民进党那套身分认同论述为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