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市景。
奚广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委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司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组成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历史创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是全面的,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着重讲以下五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断建设、完善和实行一整套科学的制度体系,持续、全面地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中国人对所向往的美好社会早有描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关于“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以及“鸡犬之声相闻”等的论述,就表达了那时百姓对太平之世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坚守人民根本立场,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以人民为中心”就是重要的一条。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基本制度
现代社会主义起源于西欧,其原有的理论道路模式话语,不能不带有欧洲的特色,在来到现代东方社会时,难免有水土不服。事实上,社会主义没有定规,由此,我们要走中国自己的路。恩格斯说过,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问题;如果要去解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的问题,那是十分荒谬的。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结合起来,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上不仅是够格的,而且是十分优秀的、作出独创性贡献的。
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
党的十八大作出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揭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对新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战略规划和全面部署。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重大现实,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行制度安排、体制创新,建立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不能以西方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人用全局的、整体的因而是辩证的思维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凡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就积极接纳和利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拘泥具体的现成公式,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伟大使命,才能摆脱空洞争论,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牢牢把握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凝心聚力、求真务实,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让社会财富滚滚涌流,把强国富民事业推向新水平。
放眼全球,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抓住时代条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自己国家实际,既积极利用与变革国际资本及其发展成果,又遏制其危害和制度弊病,开拓了包容发展新道路、新模式,这和中国道路相互辉映,展现着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光明前景。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建立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目前世界经济体系为西方所主导,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这个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吸收资本主义发展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等诸多领域具有优势,我们必须学习借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中国决然进入世界经济体系,了解和学习资本主义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仅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且积极统筹利用了世界和中国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资本世界与世界市场里通行的体制、规则、机制、方式等努力熟悉掌握,尽可能地减少消极负面后果。
40年来,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学习、借鉴、吸取国外各种先进成果,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体系、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如今,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起新常态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中国抓住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培育竞争新优势。
事实证明,我们的路走得很对。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强调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谓中国被锁定在资本主义逻辑之中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40年来,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147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中华历史文明中吸取文化养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及其先进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句话深刻而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来的全部实践和理论,从历史源流上说,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有机统一起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开掘弘扬、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先进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作出的那些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性创造: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等等,无不贯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崇仁爱、重民本、讲辩证、倡正义、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这些具有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特色,也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真理力量。
这些事实已经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德国著名政治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赫尔穆特·施密特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功,从思想文化上说就在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等优秀文化传统。
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家布热津斯基认为,中国领导人把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这些智慧成果,也在推动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著名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指出,美国现在已经认识到经济资本的储备不能解决面对21 世纪的困境。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类文明需要发展创新提升,各种文明需要进行交流对话倾听。人们需要理性、权利、个人、自由和法律,同时不可以没有同情、责任、群体、公义、礼义和道德。
瑞士思想家孔汉思提出,儒家的“仁道”与“恕道”可以作为全球伦理的基本原则。
中国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西方中心论发展逻辑可以解释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面对着21 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创新的历史机遇,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而成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展现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发挥中国力量,在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更高阶段中,展现中华文明的辉煌。
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恩格斯在晚年曾提出,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防止官员们追求升官发财,防止政府从人民公仆变成人民主人。苏东瓦解的教训是深重的。
中国共产党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党的建设宝贵经验和优秀传统,坚定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高到新水平。
针对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特别是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都必然是空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深刻认识到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到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因此,中国共产党保持管党治党战略定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一切侵蚀党的肌体的病毒,自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资本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要求,大胆抓住时代条件,在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成功地开拓了社会主义道路。
(记者 严冰 潘旭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