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9.7亿吨,同比增长3.1%。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7.9万车,同比增长4.2%。
货运数据亮眼,经济韧性彰显
一季度国家铁路货运量的稳健增长,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9.7亿吨货物吞吐量、3.1%的同比增幅,不仅体现着煤炭、钢铁、春耕物资等重点领域的运输保障能力,更折射出工业生产、农业春耕、民生保障等经济基本面的稳定运行。作为经济"大动脉",铁路运输以日均17.9万车的装车量、4.2%的装车增长率,持续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种逆势增长的韧性,正是中国经济抗压能力和发展活力的集中体现。
公转铁成效显,运输结构优化
大宗货物"公转铁"持续发力,成为运输结构调整的鲜明注脚。针对疆煤外运实施64个专项项目,推动2201万吨煤炭通过铁路高效外运;为晋南钢铁运输定制物流总包方案,为春耕物资开辟运输"绿色通道",一系列精准举措既发挥了铁路大运量、低能耗的优势,又有效缓解了公路运输压力。数据显示,一季度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占比稳步提升,不仅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更通过减少公路运输碳排放,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这种"量"与"质"的双重提升,标志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正朝着更加高效、绿色、协调的方向迈进。
班列开行强劲,跨境空间拓展
货运班列的"加速度",勾勒出对外开放的新图景。跨铁路局货运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135%,日均装车量增幅达154%,展现出国内区域间物流网络的日益完善;中亚班列开行3582列、增长25.5%,中老铁路跨境货运量达151.3万吨、增长10%,则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这些钢铁桥梁不仅架起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更推动着能源、资源、产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随着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的持续扩容,铁路运输正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纽带。
服务品质提升,企业成本降低
铁路物流服务的创新升级,为市场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95306"一单制"与海运订舱系统的上线,实现了铁水联运"一站式"服务,395.1万标箱的联运量、19.4%的增长率,标志着多式联运体系日趋成熟;物流金融服务合作银行扩容至 10家,185.73亿元授信融资为738家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更是铁路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这些举措既提升了物流效率,又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运输成本,直接增强了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当物流服务从"运得出"升级为"运得好"、"运得省",铁路正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参与者。
从保障国内物资流通到畅通跨境贸易通道,从调整运输结构到提升服务效能,国家铁路一季度的"成绩单",既是中国经济韧性的见证,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随着运输能力的持续提升、服务创新的不断推进,铁路部门将继续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骨干作用,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更多"铁动力"。我们期待,这列满载希望的"钢铁列车",能够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跑出更快速度、创造更多可能。(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