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发现最美铁路•云岭天路春潮涌”发现团的记者来到了香格里拉站,探访这座高原高铁站的运营情况和服务特色。尽管春寒料峭,但车站内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有序候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香格里拉站发送旅客突破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2%。

钢铁动脉激活高原旅游新动能。曾经,昆明到香格里拉是一段需要颠簸10小时的漫长旅程,如今4小时41分钟的铁轨飞驰,让“早上吃米线,中午喝酥油茶”成为现实。丽江至香格里拉的1小时10分钟“高铁公交化”,更催生了“周末去松赞林寺晒太阳”的新潮流。这条铁路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横断山脉的交通桎梏。游客们不再需要反复计算假期与路耗,摄影爱好者可以追着光影随时出发,松茸商人能赶着新鲜度把山珍送上东部餐桌。速度重构的不仅是时空,更激活了区域经济毛细血管的活力。得益于铁路的开通,沿线民宿预订量大幅增涨,藏族手工艺品线上销量火热……铁路正成为雪域高原的“发展引擎”。

细节温度诠释高原服务新标准。海拔3280米的香格里拉站,用一系列暖心设计重新定义了高原客运服务。地暖系统对抗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智能高压饮水机突破高海拔沸点限制,这些科技应用背后是对旅客需求的深刻洞察。"香巴拉•金花"服务台的三语服务,中文、藏文、英文的无障碍引导,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客都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藏族职工亲切的母语服务,公交"点对点"接驳的贴心安排,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这里的服务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当一位藏族老阿妈熟练地通过自动售票机购票,脸上绽放的笑容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车站不再只是交通枢纽,更成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窗口,让每一位过往旅客带走对云南的美好记忆。

文化交融铺就共同发展新轨道。丽香铁路的轨道上,承载的不仅是飞驰的列车,更是文化的交流与民族的团结。车站建筑融入藏族元素,服务标识体现多元文化,工作人员制服上的民族纹样,都在无声地传递着尊重与包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这条铁路走进香格里拉,带走对藏族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当地居民则借助便捷交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开拓视野与机遇。铁路像一条纽带,将雪山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当年轻人在朋友圈晒出高铁窗外的松赞林寺,当藏族工匠的工艺品通过铁路网络销往全国各地,这条钢铁动脉正在创造着远超交通意义的社会价值。发展的成果通过铁轨延伸至雪域高原,让各族群众共享时代进步的甘甜。

夕阳西下,又一列动车缓缓驶出香格里拉站,载着旅客的期待与留恋。丽香铁路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将继续在云岭大地上书写更多关于联通、服务与发展的篇章。这条天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重塑着区域经济格局,促进着文化交融共生。当铁轨与雪山相遇,当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对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铁路的运营成功,更是一个国家如何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角落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样的故事还将继续,这样的奇迹仍将上演。(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