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的阳光总是格外温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城市街巷的志愿者红马甲汇成流动的霞光。六十年时光流转,雷锋的名字早已超越个体符号,凝结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新时代迸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精神坐标的永恒价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日记里的这句话,道出了精神超越时空的真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把攒下的津贴悄悄寄给灾区群众;在建设工地上,他带着伤病坚持劳动不肯休息。这些看似平凡的善举,构建起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当历史长河冲刷掉浮华泡沫,雷锋精神中蕴含的利他情怀与奉献品格,就成了人类文明最珍贵的底色。
当代中国的生动诠释。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不乏有这样一群人存在,“铁路夫妻”自发成立志愿护路队,10年间在铁路沿线村庄开展安全宣传,更为我们惊叹的是,在城市毛细血管中,有217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像他们一样默默守护着城市每个角落,如繁星一般点亮人间。这些新时代的“雷锋”,用行动诠释着精神的传承,这惊人数字背后更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
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在算法推送构筑信息茧房的今天,“雷锋”APP用技术手段连接起千万爱心人士;当物质主义冲击价值观时,“中国好人榜”十年记录1.6万件凡人善举。国家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超2.3亿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37亿小时,这些数字编织成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从“感动中国”到“最美人物”,从“好人法”立法保障到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雷锋精神正在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文明基因。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雷锋精神犹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当00后大学生在支教日记里写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外卖小哥在暴雨中扶起摔倒的老人,当万千网民在云端传递正能量,我们就会发现,雷锋精神的火种已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这簇精神之火,照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永远温暖人间。(图:王婷 文:刘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