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学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手段,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

阿克苏市教育系统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构建科学育人体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科学教育落地生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我市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核心素养,构建“N+5”课程体系

(一)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加强课程管理,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保障课时,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案、学案,增强对学生科学教育指导力度。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深度思维。(二)构建特色校本体系。注重年级学段纵向衔接、相关学科横向贯通、理论实操有机结合,将科学教育系统化、综合化和实践化,构建“N+”校本课程及课后服务课程体系;“+5”以“科学+学科教育、科学+劳动实践、科学+学段衔接、科学+创新实验、科学+人工智能”的特色课程体系。(三)用好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科学教育资源,高效有序安排学校选择使用,高效用好浙江省优质视频教学资源,推进精品科普课程信息化,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

二、强师赋能提效,研训一体培养

(一)多措并举,配强师资力量。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是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主要力量。阿克苏市根据教师专业,共配备专职科学类教师662人,专兼职科技辅导员90余名,保障学校科学课程开设和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教研中心按需遴选6名全市优秀骨干教师作为科学教研员,提高科学队伍研究水平。(二)五级培训,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发挥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依托地区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杭阿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帮扶项目等,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培训、教材解读、连片教研活动、“国培计划”师生研训活动240余场次,参加科学类学科培训1076人次,不断拓宽科学类教师培养途径,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三)以赛促研,提升指导能力。坚持以赛促研,开展市级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组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地区级以上科技创新、机器人、无人机竞赛。自治区第37届、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类、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项目类、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类共获奖学生300余人,优秀指导教师50余人。阿克苏地区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阿克苏市200余个作品获奖,获奖师生600余人。

三、兼顾城乡差距,均衡配置资源 

(一)落实经费保障。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将科学教育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多渠道筹集经费,积极争取政府专项经费、援疆资金、社会捐赠、企业合作等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为阿克苏市科学教育提供更多的经费保障。(二)配齐设施设备。保障实验器材、科普图书、多媒体教学资源等的采购和更新教建设经费,配齐科学实验室,为科学实验的开展、科学探究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阿克苏市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科学类图书926592册。(三)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深化杭阿结对和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三个课堂”“联校网教”等工程,大力推进城乡携带、强弱帮带、中心拖带等帮扶模式,全覆盖开展直播式、录播式、观摩式等多样化数字应用模式,助力科学教育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提升。

四、开展科普活动,搭建育人平台

(一)拓阵地、实现资源共享。每年定期开展校级、市级中小学校科普周、科技节活动,通过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学表演秀、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拓宽育人阵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阿克苏市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强化青少年科学素养。举办阿克苏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积极组织各中小学校参加,为阿克苏市青少年搭建平台,以比赛促发展。(二)“请进来”,科普活动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普大篷车等活动。邀请3-5位知名大学教授、专家、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20余场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40次,并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向全市中小学生讲授科普知识,惠及全市全体中小学生,提高学生科普素养。(三)“走出去”,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阿克苏地区科技馆、博物馆、柯柯牙纪念馆等等校外科普基地,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60余场次,受益学生4000多人。积极开展阿克苏市科普考察团交流交往活动,在各中小学校选拔科普人才组成科普考察团205人先后赴北京、杭州、北疆克拉玛依等地开展科普交流互访研学活动。

五、形成科技成果,发挥引领作用

(一)评精品科普社团,提升课后服务能力。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等,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指导,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通过社团建设工作,建成了天文社、科技创新社团、机器人社团等60多个学生科普社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二)建少年科学院,深挖科学育人功能。根据各学校在科普教育工作方面的特色和亮点,联合科协、团委、少年宫等单位,在阿克苏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阿克苏市少年科学院总院,在天杭实验学校、第十八中学、第二小学、第四小学建设少年科学院基地校,通过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深度挖掘科学教育育人功能。(三)创科技特色示范校,促进工作全面开展。积极开展科普示范校、特色校建设,第十一小学被命名为全国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天杭实验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第四高级中学、第十五中学、第二小学被评为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校;多所被评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大赛先进集体,组织高级中学、第十八中学等七所学校积极申报自治区科技特色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校科普教育工作整体更上一层楼。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营造科学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阿克苏市将持续推进科学教育发展,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编审:仝选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