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播州区以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契机,着力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更在播州区和平学校探索推动科学教育与专门教育融合,助推专门学校青少年实现“成人”到“成才”的蜕变。

一、夯实师资力量,培育科学精神。播州区面向各直相关单位各中小学生召开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组织10人团队到北京市西城区参加科学教育实验区第二协同组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师资培训,其中:省级科学类教材和科学技能培训参训146人次,市级新修订教材使用培训参训125人次,区级暑假全员教师参训8000人次。依托教师“国培计划(2024)”整县推进项目,获培训经费519.5万元,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对区内科学学科教师开展分学段开展全员培训。区内专门学校30位教职员工全员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探索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措施,确保科学教育的针对性、操作性和灵活性

二、强化阵地建设,整合相关资源。播州区遴选两所试点学校引领全区科学教育工作,成立“科技论文”和“人工智能”2个科技工作室,创建9所区级实验校和3个区级实验基地,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将实验区的工作逐步提升。依托“双减”协调机制,加强与科技部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扎实开展“科学教育进专门学校”试点工作,承办省级“紧扣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科技引领专门教育同发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和“科学教育进专门学校”活动,全方位、多渠道构建与各级各部门紧密协作,努力构建强大科学教育工作合力。

三、构建科学机制,注重长远建设。播州区建立培训机制,联合科学教育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设立科学校长岗位,采取“4+X”模式开展专题培训模式,加大专(兼)职科学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实践机制,强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确保每年开展不少于100个科技调查实践活动、不少于4次的专题科技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科学专业素养。建立评价机制,将科学教育纳入师生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获奖层级给予分层次、有梯度的加分激励,运用成果转化,提高评价的增值性和科学性。

编审:仝选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