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数以亿计的人们穿梭于祖国大地,走在回乡、返岗的旅途上。在这场宏大的迁徙背后,一系列高科技的铁路装备让“流动的中国”畅行无阻。
今年春运大潮中,1.2亿人次的铁路出行量创下历史新高。在这场被誉为”人类最大规模迁徙”的背后,福建铁路系统通过水下机器人、航空遥感、智能激光炮等硬核科技,构筑起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让”平安春运”不再停留于口号,而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技术实践。
水下机器人:深海桥梁的”智慧之眼”。春运期间,跨海大桥的铁路桥梁承担着大量的运输任务,而这些桥梁的水下部分一直是检修中的难点。过去,人工检查需要潜水员背负氧气瓶,耗时且具有安全隐患。如今,水下机器人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新宠”。例如,福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便引入了水下机器人进行桥梁检查。这款机器人能够通过高清摄像机和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下桩基的状态,精准检测混凝土强度,并及时传回数据。与传统的人工检查相比,水下机器人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精确度,确保了春运期间桥梁的安全性,为铁路畅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航空遥感:山体隐患的”数字解构”。福建的峰福铁路穿越了复杂的山脉地带,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给春运安全带来了不小挑战。传统的隐患排查依赖人工巡查,效率低且容易遗漏潜在风险。如今,航空遥感技术通过无人机航拍,为铁路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无人机能够全面扫描山体,收集精准数据,通过智能软件进行分析,识别潜藏的危石、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与前期数据的比对,工作人员能迅速掌握最新的隐患信息,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这种“空中巡检”大大提高了隐患排查的效率与准确性,为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的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激光清障:接触网的”精准手术”。春运期间,铁路供电系统面临着气球、孔明灯等轻飘物的威胁,这些异物若挂在接触网上,将可能导致短路、跳闸,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传统的清除方式需要人工登高,不仅耗时,还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厦门供电段引入了“智能激光炮”——激光异物清除仪。这款设备能够通过激光精准地清除接触网上的异物,无需停运或封锁区间,操作便捷且高效。尤其是在山区等复杂地形中,激光炮最大有效作业距离可达200米,能够远程精准操作,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应对的异物清除难题。该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春运期间铁路供电的稳定,保障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春运作为观察中国发展的特殊窗口,今年展现的不仅是人潮涌动的活力,更是科技赋能的底气。从平潭海峡的深蓝检测到武夷山脉的数字巡山,从厦门站场的激光清障到调度中心的智慧大脑,无数技术支点正共同撬动着”流动中国”的安全杠杆。这不仅是铁路行业的进化之路,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交通领域的生动注脚。(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