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359.6万人次,自1月14日春运启动以来累计发送旅客突破4亿人次,达4.13亿人次。2月15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5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145列。(2月17日 人民网)

元宵节后,返程高峰到来,各地铁路部门应对有力,为旅客提供了安全、有序、温馨的出行环境。

动态运力调配,满足多元出行需求。面对返程高峰,各地铁路部门依托铁路12306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灵活调整运力,以适应不同方向和时段的出行需求。北京局集团公司加开沈阳、长春、呼和浩特、青岛、石家庄等方向的旅客列车148列;太原局集团公司加开旅客列车30列,阳高南、天镇等务工人员集中出行的车站增开始发高铁列车;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增开夜间高铁8列,加开管内主要城市间旅客列车9列,单日增加1万余个座席;郑州局集团公司加开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方向旅客列车188列,安排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15列……一系列举措既缓解了重点地区的旅客运输压力,又保障了热门线路的顺畅通行,使旅客能够顺利踏上旅程。这是铁路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运输资源,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体现。

优化站车服务,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车站作为旅客进出的关键场所,其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旅客的出行感受。各铁路部门通过加大站车服务保障力度,让旅客的旅途更加温暖。例如,太原局集团公司增开始发高铁列车,开辟重点旅客绿色通道并增配充电设施;武汉局集团公司在重点车站增设学生票务专窗,方便学生核验优惠资质;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各大车站组织志愿者为重点旅客提供“一对一”引导服务。贴心的服务措施,宛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位旅客的心灵。在铁路运输的旅途中,旅客感受到不仅仅是空间的移动,更是一份来自铁路部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出行变得更加温馨和舒适。

多方协同联动,畅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现代交通是一个庞大的立体网络,铁路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各地铁路部门深谙此道,积极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同合作。西安局集团公司主要车站与机场、地铁、公交等紧密联动,让旅客实现了从“家门”到“车门”再到“厂门”“校门”的无缝接驳;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各大车站组织志愿者为重点旅客提供“一对一”引导服务,确保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转换时畅通无阻。这种立体交通的协同合作,打破了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壁垒,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也提升了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铁路春运返程高峰中的出色表现,是交通行业高效运转、贴心服务、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未来,中国铁路还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大众打造更加优质的出行体验,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