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中国发布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五周年:“川渝造”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

2025-01-09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赵晓雯

中国网1月9日讯 2025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迎来五周年。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陈亚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年来,川渝两地一道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压茬推进各项任务举措,经过五年的建设,双城经济圈创新动能更为强劲、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绿色本底更加坚实,开放发展更具成效、民生共享更加可及,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由不足6.3万亿元增至约8.6万亿元,5年迈上2个万亿元台阶

陈亚军介绍,五年前,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不足6.3万亿元,2024年预计增长至约8.6万亿元,5年迈上2个万亿元台阶,占全国比重由约6.3%提高至6.5%以上,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两地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等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汽车产量、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培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高。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西部科学城在重庆和成都两地正式挂牌,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重组形成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深入实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线运行,12家高新区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两省市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余台(套)。

五年来,成渝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获得“新”突破,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取得“新”进展。陈亚军介绍,川渝两地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建立实施环保督察联动机制,PM2.5平均浓度总体下降;公共服务领域深化实施川渝便捷生活行动。

陈亚军表示,川渝两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实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营业执照互办互发;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金融案件的专门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挂牌成立,首个跨省域共建的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设立运行。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线路辐射全球126个国家(地区)548个港口。2021年至2024年11月,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1.69万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25.2%。

川渝两地成立全国首个河长制跨省市联合办公室,长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川渝通办”覆盖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进一个门、办两地事”。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公立医院161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

川渝两地互访游客每年超过1亿人次,“双城生活、同城体验”正成为现实

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新武介绍,五年来,四川、重庆两省市联动实施了197项改革措施,深入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全力打造跨区域协作样板,取得初步成效。

川渝两省市以10个毗邻地区功能平台为载体,积极探索相关改革试点。通过两省市协同立法,高竹新区被赋予了行政主体资格,率先打造了一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统一了79项税费政策,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长大大压缩,高竹新区首张税务发票的存根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川渝两省市还实现了毗邻地区公平竞争交叉审查、互评政策措施626件;建成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22条,每天两地间人员往来超过100万人次。川渝两地互访游客每年超过1亿人次,带动全国超过10亿人次来川渝畅游。“双城生活、同城体验”在重庆和成都两地正在成为现实。

改革创新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根本动力,陈新武表示,接下来,川渝两省市将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共同推动国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优先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积极探索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大力建设“数字成渝”,联手打造一批具有川渝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全国每7台汽车有1台产自川渝,“川渝造”成为中国制造响当当的名片

四川省副省长李文清介绍,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在产业配套、平台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川渝造”成为中国制造响当当的名片。

电子信息产业是川渝创新实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两省市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加快补链强链,成渝地区一跃成为全球前十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目前,全球2/3的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都出自川渝。

汽车制造业也是两省携手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优势明显,四川在动力电池和清洁能源配套方面竞争力较强,双方共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以建设“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作为牵引,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已汇聚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超2000家,全国每7台汽车有1台产自川渝、超过1/5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

李文清表示,乘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东风,成渝地区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等为契机,协同打造要素集群,完善产业链条,众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落户川渝,两省市工业互联网标识累计注册量、解析量均突破380亿个(次)。

同时,瞄准新赛道、新领域加强协作,合力培育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2024年12月,重庆梁平至四川达州、绵阳北川的川渝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开通。此外,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上持续用力,一批具有川渝特色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共育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核技术应用等未来产业,为提升成渝地区的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全局份量提供有力支撑。”李文清说。

编辑:赵晓雯

编审:彭瑶 魏婧 张艳玲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