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中国发布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蓬勃生机

2024-09-14 来源:中国网 作者:赵晓雯 责任编辑:赵晓雯

中国网9月14日讯(记者 赵晓雯)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在70年的峥嵘岁月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领导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创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在那个风云变幻、苦难深重的时代,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各种“西式药方”,都未能医治疾病缠身的旧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紧紧依靠工农群众,对工农民主政权进行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需求,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初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和组织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彻底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劳苦大众被剥削、被压迫的历史,实现了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以及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践经验,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政权,必须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同这一国家政权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政权形式,只能采取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次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庄严开幕。1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从全国各地赶往北京,在旧中国毫无政治地位的工农大众,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

此次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来,中国进入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通过历史沿革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能确立、行得通、有生命力,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在探索中国人民实现解放和当家作主的前进路上,得到了广大人民认同和拥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平台,担负着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重要使命。

党中央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的许多改革举措都涉及立法体制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问题;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对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新的部署要求。这些要求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指明了方向。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回应人民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制定监察法、对外关系法、爱国主义教育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重量级法律,进一步完善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7编、1260条、10万余字,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达到新高度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通过这次修改,我国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更加完善,立法的体制机制和程序更加健全。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为303件,行政法规约600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大国立法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

此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有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即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人大监督的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人大监督的着力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频频出手、持续发力,深入基层,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推动人大监督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根本政治制度功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蓬勃生机

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身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小到社区治理,大到国家法律制定,70年的实践创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健全,也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大树根深叶茂。

其中,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便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此后,自2015年7月设立上海虹桥、江西景德镇、湖北襄阳、甘肃临洮首批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始,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个别地方到全国范围,“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实现31个省(区、市)设点全覆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虹桥街道还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由此,基层立法联系点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法治中国建设历史性地联系在了一起。

据悉,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7300多个,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载体。从2015年设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至今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就185件次法律草案、立法规划稿以及备案审查工作征求联系点意见近30520多条,有3300多条真知灼见被立法研究吸纳。

除此之外,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代表联系群众平台也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中蓬勃发展,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各地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彰显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势。

目前,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群众身边的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在全国"遍地开花",基本实现乡镇和街道的全覆盖,定期组织代表接待群众听取意见,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级人大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平台为依托,结合人大职责或职权,广泛组织代表通过调研、视察、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为民建言发声,更好保障党心与民心相通、民意与国策共鸣,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70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14亿多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未来将会更加辉煌。

编审:魏婧 王月博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