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广东新冠病毒感染增加1万多例 需要焦虑吗?
中国网8月16日讯(记者 彭瑶)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显示,2024年7月(7月1日0时至7月31日24时),全省报告新冠病毒感染18384例,死亡数0例。由于比6月增加1万余病例,这一变化引起公众关注。
8月初,世界卫生组织日前警告,巴黎奥运会期间已有至少40名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国际社会应关注夏季新冠感染异常增多情况,建议为最高危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感染又卷土重来了吗?是否会对当前的医疗资源造成负担?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新增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感染人数有所上升但并非高峰期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从7月1日的12.5万小幅波动下降至7月31日的9.2万。7月1日-7月31日,新增重症病例203例、死亡病例2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2例)。2024年第27周(7月1日-7月7日)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下降。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27周(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的18.7%。
另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全国七大区域的医院内病例监测显示,在<14岁的青少年儿童患者中,肺炎支原体仍为阳性率最高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是阳性占比第二的病原体。在≥14岁的患者中,高阳性率检出病原体目前是新型冠状病毒占第一。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微信公号“华山感染”分析,数据提示,夏季流感等病毒感染占比下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有上升,占比升高。
但“华山感染”也指出,7月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并未达到我国秋冬季节(2-3月)新冠就诊高峰(约21万人)。7月范围内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下降,流感样病例在4.4-5%上下波动,相较于我国秋冬流行季就诊比例9.1%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记者注意到,今年1-7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报告发病数分别为:1723、12771、58989、40898、23121、8246、18384;死亡数均为0。相较而言,尽管7月份广东增加1万余病例,但并未达到该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高峰期人数。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目前,此次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7月处于上升阶段,但根据整体趋势显示,此次感染整体就诊人数相较于去年秋冬季高峰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不会对当前的医疗资源和人群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
新冠感染已成为阶段性流行呼吸道疾病
2024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704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
张文宏指出,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进入类似的波动性区间。以美国为例,其自2023年8月至今发生了3次新冠流行,基本以5-6月为一周期交替,而流行的主要原因为毒株的变异(2023年底JN.1,近期KP.3)和阶段性免疫屏障衰减的交叉混合导致。与我国情况类似,美国整体ICU的因新冠住院率维持<20%的水平较为稳定,未见明显自2022年后有上升趋势。
同时,周期性波动特点与毒株变异以及阶段性免疫屏障强度波动相关。根据目前对2023年5月、8月和2024年2月起的三次新冠波动流行监测结果可见,因毒株的不断变异和免疫屏障的阶段性衰减,新型冠状病毒已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类似,逐渐成为我国阶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但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已维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安德鲁·佩科斯早前对媒体表示,美国境内“大量变异毒株”发生的突变类似,可能表明新冠病毒进化方式有限,没有任何数据表明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变种会导致更严重疾病。
鉴于来自80多个国家的数据显示,感染新冠主要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的人数近来持续增多,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应急准备,为最高危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卫生部门预计本轮流行或将持续至8月底,将从下周起新增供应新冠治疗药品。
疾控建议:注意室内通风 增强抵抗力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颜文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门诊碰到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以年轻人为主,症状较轻,多数出现咽痛、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病例多为散发,没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胡洋在其微博发文介绍,就上海病患特征来说,没有明显的年龄段特征,“中老年也有症状比较突出的,甚至有高龄老人白肺的案例发生,但白肺发病率确实比之前少很多。”
尽管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情看似不如从前严重,但也别不把新冠当回事儿。胡洋在文章中提及,“新冠感染对于某些敏感人群来说是噩梦,这些人感染后有可能留下各种各样的后遗症,比如嗅觉或者味觉的缺失、头晕、健忘、失眠、慢性咳嗽、胸闷等症状。”
中国疾控中心在8月健康防护提示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建议公众坚持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出入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场所、就医时佩戴口罩,65岁以上、有基础性疾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及时就医,遵医嘱积极做好治疗。
黑龙江、青岛、烟台等地疾控中心日前接连发布提示,建议民众积极接种疫苗,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佩戴口罩,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增强机体免疫。
综合新华社、羊城晚报
编审: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