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缺口较大 多所高校申报知识产权硕士学位授权点

来源:中国网      2024-06-25      作者:彭瑶     责任编辑:彭瑶

中国网6月25日讯(记者 彭瑶)国家知识产权局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张志成表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约86万人,高层次人才缺口还比较大。今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结束后,将有新一批高校获批建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开展招生工作。

今年新一轮知识产权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有32所高校申报

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是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培养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主动选择,也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学科交叉优势的关键一招。张志成介绍,2022年9月,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类别成功设置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系统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2023年7月,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任教指委主任委员,秘书处设在同济大学。加强教指委自身建设,制定教指委章程、秘书处管理办法等制度。持续推进专业学位指导性文件编制,其中《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类别简介及其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已于今年1月正式公布。目前正组织开展核心课程、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指导性培养方案等专题研究,建立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

2023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成功增列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厦门大学提前开展招生工作,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将于今年9月入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持续推进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审核。其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础好的高校积极申报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今年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有32所高校申报,未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6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有关情况。图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联合硕士项目今年面向全球招生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周光权介绍,清华大学在法学院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学硕士项目和知识产权法学博士项目。法学院在法律硕士项目中,已经开设了知识产权方向的法律硕士。目前正在向国务院学位办申请这一应用型的博士项目。该项目如果获得批准,清华大学会设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博士,即应用型博士,培养一批跨学科、实务导向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当前清华的在校研究生中,专攻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约100人,每年毕业的硕士和博士30人左右。

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还在努力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探索设立“知识产权专业硕士项目”,知识产权与理工、管理、经济等学科交叉,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更加具有实务导向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另一方面,积极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国际化水平。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清华大学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23年11月联合签署了协议,在法学院新设“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联合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招生名额30人左右。项目全英文教学,今年将面向全球招生,第一批学生在9月份入学,将汇集来自清华大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政府、法院、其他著名大学、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的一流师资,为国家和世界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

将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系统建设

截至2023年底,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从“十三五”末的69万人增长至86万人。其中,在保护方面,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数量超3万人,已建成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才数量超2200人。在运用方面,全国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3.4万人,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才超7.6万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也快速提升,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在公共服务方面,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规模超4000人,持续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在国际化方面,已选拔培养国际型审查人才约270人,知识产权涉外教师150余人,遴选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119人,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基础人才方面,全国中级以上知识产权师近2万人。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有专利审查员、商标审查员超1.8万人,助力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

根据知识产权人才占比科技人员4%的国际惯例测算,数量还远远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口还比较大。张志成表示,欢迎有志投身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广大青年积极报考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系统建设,着力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切实培养出一批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编审:魏婧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