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湛蓝的天空下,10座白色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屹立在海边。站在约60米高的罐顶上向下俯视,进入眼中的是纵横交错的管道管线,排列整齐的各式设备……5月28日,“高质量发展看能源”活动走进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储罐(央视网记者巩盼东 摄)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一期项目建造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6座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已于2022年9月投产运行,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计划于今年全部投产,届时,盐城“绿能港”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
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和核心能力瓶颈
盐城“绿能港”的全部储罐均采用中国海油超大型LNG储罐核心技术自主设计建造。
中国海油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和核心能力瓶颈,推动LNG接收站工艺技术、信息系统、装置设备等迭代升级,突破国内首个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造技术难题,项目国产化率达98.3%,为国内超大型LNG储罐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外,中国海油采用5G及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化评估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结构状态参数远程实时监测,预警建造安全隐患,规避安全风险。
正在进行接卸作业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资料图,中国海油供图)
有效发挥地区能源保供“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盐城“绿能港”总经理邓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自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投产以来,盐城“绿能港”已累计接卸近450万吨进口LNG,通过槽车和管道两种外输方式,将进口LNG源源不断地供应至苏、豫、皖、鲁等省份,并多次完成迎峰保供任务,有效发挥了地区能源保供“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据测算,450万吨LNG相当于64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照0.5立方米/天用气需求计算,这些天然气可满足35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900万吨,相当于植树6000万棵。这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储罐(资料图,中国海油供图)
延伸LNG产业链长度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为积极融入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布局,提高“双碳”背景下LNG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盐城“绿能港”充分利用盐城地区“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发展资源禀赋,深化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新格局,延伸LNG产业链长度,规划了冷能利用、冷水养殖、燃气发电等项目。
盐城“绿能港”不断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转型,促进区域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