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23日电题:欧洲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凸显欧美分歧

新华社记者 付一鸣

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22日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在当前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加剧以及美国对“两国方案”只做口头支持的背景下,三国的决定备受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多重原因促使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此举或将在欧洲产生连锁效应,欧美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分歧将不断凸显。

多重原因转变立场

挪威首相斯特勒、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爱尔兰总理哈里斯22日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三国决定都将于5月28日生效。分析人士指出,欧洲三国集中改变立场,有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中东政治学教授文森特·杜拉克说,爱尔兰国内对巴勒斯坦人的支持比西欧大部分国家都要强烈,这种支持可以追溯到爱尔兰曾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根源。

西班牙和挪威曾在巴以和平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同以色列、美国关系缓和。1993年,巴以双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达成奥斯陆协议,决定在1999年5月4日前结束巴最终地位的谈判,被视作巴以和平进程的里程碑。

斯特勒表示,自奥斯陆协议达成以来,挪威和许多其他国家原本计划在巴以达成和平协议后,对巴勒斯坦国予以承认。但随着该地区冲突日趋严重,挪威政府认为必须改变政策。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包括挪威、西班牙、爱尔兰在内的欧洲多国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停火止战。此外,冲突外溢效应持续扩大,会危及欧洲自身,红海航线受阻对欧洲贸易带来冲击,也是欧洲国家调整立场的现实考量。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今年年初在法国《大洲》杂志发文说,身处两场战火之间的欧洲“被置于危险中”,欧洲不应过于将巴以问题“交给”美国处理,而应更为主动,因为冲突“非常直接地影响我们”。

会否出现连锁效应

22日,在分别作出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后,挪威、西班牙、爱尔兰三国领导人呼吁,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承担起责任,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促进中东的和平与和解。

在当前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三国的决定备受关注。尽快重返以“两国方案”为基础、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正确轨道是当务之急。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都已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并不包括西方主要大国。欧洲三国的决定有望加速推动其他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2月表示,对于法国而言,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问题不再是“禁忌”。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3月表示,当“情况合适”时,“准备承认巴勒斯坦”。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教授赫尔沃耶·克拉希奇认为,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会效仿西班牙、爱尔兰和挪威的做法,因为它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承认巴勒斯坦国,才能促使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

博雷利2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框架内,我将不懈地与所有成员国合作,推动基于‘两国方案’的欧盟共同立场。”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希腊、捷克等与美国和以色列合作多、关系近的欧洲国家目前仍“按兵不动”,巴勒斯坦国要获得欧洲国家的普遍承认还面临不少困难。

欧美政策分歧显现

美国《政治报》网站报道说,就欧洲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一事,美国政府“并不高兴”。据报道,一位美方官员表示,美国已向三国明确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对事态发展并无帮助。英国《卫报》则评论说,上述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具有重要意义,表明“美国自奥斯陆协议以来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主导权正被削弱”。

近来,欧洲方面与美国在加沙战事和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分歧愈发明显。博雷利今年2月曾敦促美方减少对以军援,而不是只在口头上批评以色列。本月13日,博雷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表示,美国的中东政策已显现“疲态”,欧盟应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作更多努力。

联合国安理会4月18日就一项关于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该草案获得12票赞成,其中包括法国、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三个欧盟成员国,而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国投出唯一反对票,致使该草案被否决。此外,就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本月20日向国际刑事法院申请逮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等人一事,法国、比利时等国也与美国的立场不同。

斯洛文尼亚内幕新闻网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说,欧洲和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不同立场源于政治理念、历史视角和地理因素的差异。美国需要维护霸权地位和战略利益,而过往战争的伤痕让欧洲国家厌恶冲突暴力。此外,欧洲靠近中东地区,巴以冲突对欧洲的影响更为直接。

克拉希奇表示,欧洲国家会继续坚持在加沙地带停火止战,而美国将继续支持以色列,欧美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势必会加剧。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智库国际危机研究组织美国项目主任迈克尔·汉纳说,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影响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步累积,“这告诉我们,美国正日益孤立”。(参与记者:李学军、周玥、孙晓玲、张玉亮、胡加齐、邓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