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雪域高原“换了人间”

来源:中国网      2024-03-28      作者:赵晓雯     责任编辑:卢小凡

中国网3月28日讯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65年前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西藏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历史性飞跃。

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雪域高原彻底“换了人间”。

昔日农奴当家作主 “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百万农奴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占人口不到5%的上层僧侣、贵族以及官员统治着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而这5%的人几乎占有了土地等全部生产资料,也控制着全体农奴和奴隶的人身自由。民主改革后,封建农奴制的生产关系被废除,百万农奴不仅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而且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西藏进行的两次人大换届选举中,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县、乡直接选举,有些地方参选率达到100%。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四级人大代表42153名,24名全国人大代表,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占66.7%,门巴族、珞巴族等人口较少民族也有全国人大代表。

随着民主改革的推进,西藏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生产资料。2014年,曲水县白堆村农牧民群众领取到不动产权证书,这是西藏历史上首次为农户农村土地颁证。自此以后,西藏农村改革持续发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家庭农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逐步发挥其在农村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政府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2012年至2022年,中央财政补贴累计达1.73万亿元。在国家财政支持下,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到2022年增长2.33倍。投资重点放在增强西藏经济发展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在不同时期相继安排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极大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江绵乡坡荣塘村党支部书记其德把乡亲们的心声带到北京:“乡亲们叮嘱我:一定要给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说声‘感谢、感谢、再感谢’。”

其德表示,去年,乡亲们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2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14%。村民通过成立施工队承包小型建设项目,牧民通过销售牦牛、牦牛肉,均获得收益。“可以预见,大家的钱袋子一定会越来越鼓,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千年绝对贫困历史性解决 边境乡吃上“旅游饭”

民主改革前,西藏人民几乎“一无所有”,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现代科技更是一片空白。民主改革为西藏人民打开了通往新社会的大门。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走上了跨越式发展道路。

西藏曾经是脱贫攻坚之初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2015年底,西藏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5.3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谋篇布局,多次对西藏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根本遵循。

在各方共同努力和支持下,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底,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西藏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1959年相比,西藏的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人均142元,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2300亿元,人均突破6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西藏徐徐走来。地方交通、能源、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世界游客慕名而来,边境旅游业蒸蒸日上,固边兴边作用持续显现。

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是一个边境乡,因交通不便,这里曾经几乎与世隔绝。如今的斗玉,水、电、路全通,随着网络设施的全面覆盖,这个偏僻的小乡村与全国实现互联互通。“斗玉、玉麦、扎日等边境乡镇成为各地游客的打卡点,乡亲们开起民宿、餐饮店,吃上了‘旅游饭’。”全国人大代表、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说。

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受教育权利

教育也是西藏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民主改革前的西藏,教育被寺院和贵族垄断,广大劳动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民主改革后,昌都小学、拉萨小学、拉萨中学、西藏公学等规模迅速扩大,各地陆续建起中学、小学,大部分乡、部分村建起小学。1961年,西藏第一所师资学校拉萨师范学校正式开学,此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藏医药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也相继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的教育工作,对西藏教育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截至2023年底,国家累计投入西藏的教育经费达2799.3亿元。目前,西藏已形成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11019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3.1年;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09所,在校学生94.4万人。

“西藏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今天的西藏,孩子们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绝大多数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说:“这充分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各族人民才能更充分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农牧民捧上生态“金饭碗”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摆脱落后面貌,是西藏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民主改革前的西藏,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和对自然资源的单向索取状态,谈不上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当时的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拉萨河流域的广大农区树木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1%。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被提上日程。此后,随着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65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和支持下,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实现质的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制度创新、筑牢科技文化支撑、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西藏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西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国土绿化行动,高质量推进植树造林。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营造林30余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8.02%;建成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全区面积的36%;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超过30万只,黑颈鹤增加到1万多只,曾被认为灭绝的西藏马鹿至今已超过800头。

此外,西藏全区50%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一单”优先保护单元占全区总面积的90%以上。清洁能源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1371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40.5%,生态系统年碳汇量达4700万吨二氧化碳,绿色工程赋能全区高质量发展。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生态富民利民效应持续释放,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重要的“幸福增长点”。2016年至2023年,全区年均为农牧民提供生态岗位50多万个,226.22万农牧民享受草补政策,广大绿水青山的保护者吃上“生态饭”。

6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人民却改写了上千年的封建历史。西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消除,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新时代,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西藏的未来将更加灿烂辉煌。

编辑:赵晓雯

编审:魏婧 张艳玲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