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着重解决新市民等住房问题 北京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2024-03-19      作者:赵晓雯     责任编辑:赵晓雯

中国网3月19日讯 3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就“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介绍,去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经济总量达到4.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超过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殷勇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京市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去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人民币 平均每天诞生337家科技型企业

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殷勇介绍,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突出,有基础、有条件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从硬件看,北京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都在全国位居首位,北京的研发投入强度多年都保持在6%左右,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名列前茅。

从软件看,北京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实施了“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改革举措。从人才看,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万人计划”专家;有41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在全球城市名列首位。在前沿的科技领域,北京的人才优势也很突出,如人工智能领域北京的顶尖人才占到全国总量的43%左右。

殷勇表示,近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科研成果看,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了262件,高被引论文1292篇,这些都居全国首位,还涌现出了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从产业转化看,2023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人民币,每天平均诞生337家科技型企业,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的数量都居全国各城市首位。从综合评价看,北京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前列。

面对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殷勇指出,北京将继续抢抓机遇,其中在提升科技攻关能力方面,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计划,围绕各个相关领域,努力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聚焦“占先”,围绕20多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的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升级”,围绕高精尖产业30多个细分领域,不断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北京将着重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用好“揭榜挂帅”机制;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要落实好成果转化条例,切实保障研发人员的权益;针对科技园区“小散弱”的问题,“一园一方案”,优化提升各分园的发展质量,采取末位淘汰机制,倒逼各个园区提升运营管理能力;针对科研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政府不干预日常活动,但是要加强第三方的考核评估,对评估结果不佳的,在资金支持等方面逐步“退坡”,实现扶优汰劣。

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殷勇表示,对于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要建立快速地发现、引进、落地机制;对于青年科技人才,就是要用好推出更多的像“青年北京学者”“科技新星”等各项支持计划;对于卓越工程师,深化产教融合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培养行业急需短缺人才;对于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城市的未来和活力之源,要把人才工作越做越细,招贤引才之门越开越大,让各类人才在北京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殷勇说。

今年将筹建7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着重解决新市民、年轻人和一线务工人员住房问题

谈及北京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相关情况,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北京市正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要求,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今年北京将筹集建设7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工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特别是要加大对“一张床”“一间房”产品的供给力度,着重解决好新市民、年轻人和一线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在这些住房的位置选择上,优先选择在地铁站点周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产业园区周边,以及配套设施比较好的地区。

夏林茂指出,目前,北京市以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的城乡结合部还有一定数量的村庄亟待改善提升,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如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房屋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社会治理难等突出问题,群众迫切期盼进行改造。北京将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实际,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以及拆建结合三种模式,聚焦中心城重点地区和生态关键节点,集中打一次攻坚战。

“今年我们计划推进20个城中村实施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希望在这20个项目里打造出一批示范项目。”夏林茂说。

对于北京能否在更多区域或者更多层面加快放松限购,夏林茂表示,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北京总体规划,强化因区施策、一区一策、精准施策,以租购并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原则,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多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促进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正谋划更大范围自动驾驶区域建设 继续吸引更多的领军企业和研发机构

“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是交通智慧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可能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城市的治理方式。”殷勇指出,从城市管理角度,我们尤其关注自动驾驶可能带来的变化。过去几年,北京市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虽然现在的单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成本还比较高,距离安全可靠的商业化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同时,单车智能化和我们城市的智慧化发展之间,目前看起来还没有找到衔接的入口。

因此,北京市从三年前开始率先采用车路协同技术路线,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殷勇介绍,北京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起点,当时划定了6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试点,逐步在600平方公里的区域推广,目前这个试点进入到了第三阶段。“我们打造了车路协同体系,通过路侧各种智能感知设备和云端调度系统,将各类数据反馈给自动驾驶单车,这样显著提升了单车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单车对自动驾驶能力的需求以及相关成本。”

据介绍,北京目前已开通从大兴机场到亦庄、从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到地铁站的自动接驳应用场景,启动了北京到天津港的自动驾驶货运试点,实现无人驾驶的环卫车道路夜间清扫,无驾驶员的出租车也投入商业化运营。殷勇透露,目前北京正在谋划更大范围的建设,把平原新城等集中连片区域都联通起来,这些推广应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殷勇举例称,大兴机场开通的自动接驳服务,为夜间到来的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无人环卫车夜间清扫可以风雨无阻、不怕疲劳、不打瞌睡;无人出租车为乘客提供了更好的隐私空间,有的乘客会在乘车途中安排开会。过去这些路口信号灯配时方式比较固定,现在通过路侧感知系统建设,对路口的车流量有了更好的感知,每个路口的信号灯平均每天会根据道路车流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110次。“以经开区160平方公里范围为例,北京去年在交通流量增加20%的基础上,车的通行速度提升超过15%,这些为通过交通信号灯调度优化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有益探索。”

“这些令人兴奋的实践结果,鼓舞着我们进一步深化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动,我们将继续在这个领域上吸引更多的领军企业和研发机构,完善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也欢迎各类资本特别是长期资本,能够加大对这个领域的投入。”殷勇表示,这些探索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我们愿意将北京的这些探索实践分享给大家,一道解决在城市管理、社会发展中面对的共同挑战。

面向3岁以下幼儿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 推动解决好“小小孩”问题

谈及北京将如何推动学前教育更好发展,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于英杰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面对学前学位逐步富余,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出现更多空余学位的新情况,北京也做了全面摸底,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同步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确保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于英杰表示,北京将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根据适龄入园人口变化趋势,进一步优化资源结构,保障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深入推动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加强市区园三级教研体系建设,依托学前教研基地,带动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整体提升。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探索科学评价方式。

积极推动托育工作。将开展托育工作作为儿童成长链条和教育培养链条的向前延伸,进行一体化设计。支持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参加托育试点,在充分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向下延伸开办2-3岁托班,利用学前学位的转化来提供丰富的托位供给。在去年新增6000个托位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增1万个托位,推动解决好“小小孩”的问题。

做好民办幼儿园相关工作。通过招生计划管理,引导民办幼儿园按照“双普”督评要求,确定合理的招生规模,同时北京也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民办幼儿园,向下延伸办托班,支持民办幼儿园转型发展。

于英杰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坚持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各项体系,努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编辑:赵晓雯

编审:魏婧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