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最高检:大批在境外从事诈骗人员集中被抓捕回国 起诉量将持续上升-中国网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最高检:大批在境外从事诈骗人员集中被抓捕回国 起诉量将持续上升

来源:中国网      2023-11-30      作者:彭瑶     责任编辑:彭瑶

中国网11月30日讯 (记者 彭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一周年之际,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下称《工作情况》),系统分析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主要态势,总结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的举措与成效,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与展望,并就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峻形势进行风险提示及建议。

大批在境外从事诈骗活动的人员集中被抓捕回国 起诉数量将持续上升

《工作情况》指出,2023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3.4万余人,同比上升近52%。随着近期政法机关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开展重点打击,大批在境外从事诈骗活动的人员集中被抓捕回国,今后一段时期起诉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将呈持续上升态势。

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仍高位运行,但上涨幅度逐步放缓。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帮信罪11.5万余人,同比上升近13%,涨幅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随着打击和风控力度加大,单纯出租、出售银行卡的情形逐渐减少,转而代之的是要求在“卖卡”同时提供“刷脸”转账验证等帮助。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激增,已成为仅次于帮信罪的第二大电信网络诈骗的关联犯罪。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掩隐罪10.4万余人,同比上升近80%。

此外,起诉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快速上涨,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上的多发罪名。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偷越国(边)境犯罪1.7万余人,同比上升5.3%;起诉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近2000人,同比上升近16%;起诉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5000余人,同比上升近75%。

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占一半以上 未成年、高学历犯罪人员增加

《工作情况》指出,当前,零散、点状式的独立诈骗团伙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为幌子的超大犯罪集团。这些超大犯罪集团多在境外,通过控制、管理独立诈骗团伙,形成庞大而稳定的诈骗犯罪网络。如,最高检、公安部第三批联合督办的江苏江阴“6·16”专案,潘某某等6名幕后“金主”在缅北出资建造“五金建材城”,先后招揽18个诈骗团伙入驻,并为诈骗团伙提供办公场所和食宿,进行封闭式管理,持械看守诈骗团伙人员,形成超大犯罪集团。同时,集团犯罪行为汇集交织,衍生升级为人口贩卖、绑架、非法拘禁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影响极为恶劣。

根据办案统计,目前诈骗模式包括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诈骗等,其中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占到一半以上。随着金融机构监管力度加强,境内团伙往往通过组织社会闲散人员利用自己的银行卡为其转移涉诈资金。这种“洗钱”方式监管难度大,资金转移途径交织难以回溯,大量年轻人参与其中。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已成为当前的主流手法。虚拟货币认定难、处置难、评估难,成为打击涉诈“洗钱”犯罪的一大障碍。此外,通过高买低卖贵金属、贵重物品等方式进行“洗钱”也时有发生。

犯罪人员低龄、低收入、低学历特征依然明显,但文化程度较高人员涉罪呈上升趋势。2023年前三季度,大学专科以上(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人员参与电信网络诈骗、帮信、掩隐三类犯罪被起诉的人数分别为 4400余人、5900余人、7600余人。其中,有的是利用自身技术专长,为电信网络诈骗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或是开发专门用于犯罪的软件工具;有的则是法治意识薄弱,被“高薪招聘”信息广告所蒙蔽,从事出租、出售银行卡等关联犯罪行为。

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帮信、掩隐三类犯罪人员中,16至22岁人员占比20%左右,不乏在校及刚毕业学生。其中,未成年人占比1%,人数同比上升68%。检察机关对于胁迫、教唆、引诱、欺骗未成年人参与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的,依法予以严惩。2022年12月以来,共起诉相关犯罪近3000人。

从严提出量刑建议 加大资金追缴力度

《工作情况》指出,对于从境外陆续抓获的犯罪分子,检察机关逐案跟踪,该捕则捕、当诉则诉,从严提出量刑建议,加大资金追缴力度。最高检、公安部联合督办的四川南充“4·01”专案,检察机关已起诉430余人,涉及多个缅北诈骗团伙;联合督办的浙江“12·30”专案,已抓获11名主犯,判决4名,主要组织者葛某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3名主犯均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形成有力震慑。

《工作情况》明确,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强国(区)际执法司法合作,围绕重点地区、重大集团、重要案件,深挖彻查案件线索,严厉打击境外诈骗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幕后“金主”、骨干分子,以及为其提供人员偷渡、跑分洗钱、技术服务、犯罪场所和管理服务等帮助的黑产集团组织者、领导者,持续释放从严惩治强烈信号。

坚决做到“五不”  守好资金安全防线

检察机关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决做到不轻信、不贪利、不点击、不泄露、不转账。

切勿轻信网络发布的“高薪招聘”“刷单兼职”“海外高薪工作”等信息,切勿轻信冒充公检法、客服、领导、亲友等来历不明的电话。切勿被网络上以低风险、高回报为宣传噱头的虚假炒外汇、股票、期货、基金、虚拟币等所蒙蔽。不要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不要扫描任何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安装任何来路不明的APP软件。不要随意在网络上向他人泄露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银行账户、存款、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不要随意将个人电话卡、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提供给他人使用,谨防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凶。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不随意加入陌生的QQ群、微信群、共享屏幕,不要根据群里人员指示进行账号密码输入等操作。在汇款、转账前,再三核实对方身份和账户,守好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编审:魏婧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