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为公 十年致远① |“医疗丝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织起“健康大网”
编者按:“以心相交,成其久远”,这或许是“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如今发展为横跨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覆盖全球65%以上国土及人口的全球性发展倡议的“秘钥”所在。十年间,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与全球分享发展成果,用融合消除地域隔阂,为破解世界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值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网推出“大道为公,十年致远”系列主题报道,由“一带一路”项目参与者、亲历者,讲述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感受中国的“大国胸襟”。
中国网10月7日讯(记者 刘佳)在非盟核心区的埃塞尔比亚,有这样一家医院——它破解了当地“神经外科疾病是绝症”的魔咒,让当地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先进的医疗服务,甚至还可能享受“免单”福利。这是十年间,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无数“丝路医院”的缩影,也是无数中国医者躬身力行,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织起的“健康大网”,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发起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援外医疗队到访几内亚。供图:受访者
20%以上床位免费 “丝路医院”为非洲送去福音
作为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凌锋的行医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外行医多年,多样的见闻和丰富的阅历,让凌锋对“医者大爱”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渐渐意识到,将自己所学以及中国先进的医疗技术,用于救治更多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是医生的使命,更是中国与全球的“软联通”。于是,她不断寻找契机,并在商务部、外交部、宣武医院等多方的支持与协调下,最终找到了梦想的落脚点。
2014年至2018年,凌锋先后多次到访非洲,足迹遍布7国。
就神经外科而言,复杂的脑部结构、密集的神经排布、多变的病情发展等,都对医疗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深入走访与交流的过程中,凌锋逐渐认识到,限制当地医疗水平的,不仅是缺少先进的设施设备,更是缺乏相关领域专业的医疗人员。这让当地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无异于被判了“死刑”。
凌锋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网记者,在非洲,患有神经外科类疾病的患者超半数以上选择海外就医。但因病情复杂多变,途中经常出现病人生命垂危的情况。“因为当地几乎没有医疗设备和专科医生,就医成本非常高,大多数民众只能选择在家等死。”
“丝路医院”在非洲当地落成。供图:受访者
于是,凌锋有了在当地创办一家全科综合性医院的想法。在一次赴非医疗志愿服务工作期间,她与当地一名华人谈及此事,两人一拍即合,“丝路医院”的筹建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在商务部、外交部、宣武医院等多方支持下,2019年,埃塞俄比亚的“丝路医院”正式落成。同年4月,由凌锋招募组建,囊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管超声科等多科室医生的“中国脑卒中援外医疗考察队”奔赴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脑卒中筛查。听闻来自中国的专家团队即将到“丝路医院”坐诊,不少当地民众不远万里慕名来就医。在凌锋的推动下,这间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都已达到埃塞俄比亚当地最高医疗标准的医院,从现有的80张床位中特设20张免费床位,为当地人提供无偿医疗救助服务。凌锋及中国医生的善举很快被当地媒体关注报道,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感谢当地政府,让中国医疗惠及更多民众。”朴实的话语再度引发埃塞俄比亚副总理以及民众的称赞。
共筑“健康共同体” “带不走的中国医院”诠释“大爱无疆”
将“丝路医院”建在埃塞俄比亚,凌锋直言,是考虑到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可以为更多非洲民众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让患者免于旅途的周折和额外的花费。她始终认为,“医者不以山海为远”,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救治才是关键。
在非洲行医过程中,她切实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还记得在开院第一周,查看患者病例时,一位13岁非洲小姑娘的病情引起凌锋的注意。“这个女孩有严重的脑积水,已恶化发展到硬膜下血肿的程度。”凌锋说,若不及时干预,这个女孩的生命有可能戛然而止。凭借着强大的使命感,凌锋立即让当地护士联系这位女孩家属,并即刻到院就医。在凌锋的亲自指导与参与下,女孩的生命得以延续。仅在开院一周,凌锋参与指导神经外科手术共6台,其中,患者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55岁。在中国医生精妙的医术救助下,就诊患者手术顺利、全员康复。中国医生也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太阳”——不带一草一木,却无私播撒光和热。
凌锋(右二)为当地病人会诊。供图:受访者
“我们希望让更多人共享中国医疗改革的先进成果,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中国医生的热情与担当。”作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凌锋的实践,正是联结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线,也正因有一个个如凌锋一样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线医疗工作者,中国的“全球健康网”才能日渐广袤。
据统计,这十年,中国与非洲国家20所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建设30所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成立“一带一路”医院联盟;与中东欧国家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控、疫苗接种等领域合作;与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合作开展疟疾治疗药物抗药性联防项目;与中亚国家开展结核病控制合作;在新疆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医疗服务中心”,依靠新疆与8国接壤的地缘优势和领先于周边的医疗水平,努力打造面向周边国家的国际医疗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间,中国用“医疗丝路”为沿线国家织起一张“健康大网”,为当地建起一座座“带不走的中国医院”。在非洲当地,“中国医生”早已成为一张鲜活的名片,诠释着真正的“大爱无疆”,恰似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共享中国发展成果”的一个有力注脚。
编审:魏婧 张艳玲
“大道为公 十年致远”系列文章:
大道为公 十年致远② |“教育丝路”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道为公 十年致远③ |“减贫丝路”造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
大道为公 十年致远④ | 国境上的“铁路哨兵” 见证中欧班列“从0到n”的变化
大道为公 十年致远⑤ |“交通丝路”让中老铁路成为沿线各国民众的“幸福路”
大道为公 十年致远⑥ | 在非洲“种太阳”,无数青年学子正拓宽“一带一路”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