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汉斌
捧着一本厚达361页的中英文项目技术汇编手册,印度—中国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维杰·坎特·米什拉没想到,时隔4年多相见,在第4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技术推介与对接会现场发布了187个中方推荐项目,涉及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材料、防灾减灾、装备制造等9个领域。
记者8月17日在现场看到,来自中国各省区市的知名专家、企业家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来宾相谈甚欢,一批合作项目在现场签字转化落地。
中国—南亚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2014年,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落户云南,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与印度建立了中印技术转移中心。
从此,中国与南亚7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了持久的合作平台与渠道。
位于东喜马拉雅地区的印度阿萨姆邦和尼泊尔帕坦盆地,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帮助当地民众增收,同时助力生态环境修复?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的许建初研究员团队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手把手教当地农户种植适合的菌类。2018年,在技术转移中心支持下,团队开展尼泊尔、印度和中国的林菌复合系统技术培训项目,通过技术培训、示范与推广,地里长出了肥美蘑菇。5年过去,不但农户实现了增收,林地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显著恢复。目前,这一惠民技术还将推广到缅甸、斯里兰卡等地。
“项目的实施,让当地农户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推进了农业社区可持续发展。”来自斯里兰卡的萨曼沙·卡鲁纳拉特纳博士参与了项目培训。他说,项目最大的成就是改善了环境,减少了贫困发生。
科技人文交流,促进了中国与南亚民心相通。云南省还在全国首创国际科技特派员制度,先后分6批次选派31名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国家开展科技服务。
“近年来,云南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为重点,在共建创新合作平台、推动技术转移、开展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与南亚国家持续加强合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光兴说。
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合作精准对接
技术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因合作而共赢。
“我们的研究方向以从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主。这些设施是多元化的……”面对近百位国外嘉宾,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院长刘敏介绍,市政、水务、环保、水利和生态领域的创新研发,已为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伙伴提供了周到的服务。“我给大家留的我微信二维码,大家可以扫码联系我。”刘敏说。
“饮用水净化和水网智能化,对于我们印度一样重要,可保障水资源和水务安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介绍!”维杰·坎特·米什拉评价说。
近十年来,中国与南亚各方以共建创新合作平台,促进了“硬联通”,中国—南亚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引入南亚国家800余家单位加入;与5个国家共建10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设立了16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同时,双方以推动技术转移为抓手,促进了“软联通”。“我们秉承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围绕南亚国家科技合作需求,支持中国优势领域科技成果‘走出去’,促进优势科技成果向周边国家转化应用。”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中国一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马敏象告诉记者。
近年来,基于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云南省积极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深入实施“智汇云南”等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南亚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累计与南亚国家合作实施科技项目36项、支持经费1900万元,涉及农业、新能源、医疗卫生等领域,其中,转移转化和推广示范先进医疗技术30余项。
17日当天,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等机构就小麦单倍体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合作共建等6个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