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最高检:将指导办理一批涉案金额大、案情复杂的拖欠国土出让收入案件
中国网8月4日讯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守护国财国土、助推惠民政策落实”为主题发布第四十六批指导性案例。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介绍,由于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供给尚不完善,现有法律规定较为原则,办案实践中各地对国财国土等重点领域仍然存在“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案件范围和界限不明确”“办案质效有待提高”等实际困境。本批案例旨在发挥指导性案例在事实认定、证据运用、法律适用、政策把握、办案方法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复制推广各地在办案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更好地指引各级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特点和办案规律,提升办案质效。
本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共四件,分别为:浙江省嵊州市检察院督促规范成品油领域税收监管秩序行政公益诉讼案;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督促整治闲置国有土地行政公益诉讼案;湖南省长沙市检察机关督促追回违法支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行政公益诉讼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督促落实电价优惠政策行政公益诉讼案。
“国财国土是公益诉讼检察两个传统法定领域,这两个领域点多面广、公益损害隐蔽、政策敏感性强,各地对其职能特点和办案规律往往把握不够准确,办案方向和重点不够明确。”胡卫列表示,此批案例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找准监督切入口,最大限度挽回国有财产流失、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并通过督促纠正行政违法行为,促进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违法违规套取助企惠民补贴等行为开展公益诉讼 保障惠民公共政策落实
该批指导性案例中有一件是针对保障国家惠民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行政公益诉讼案。2018年起,国家多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2020年初,为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国家又陆续推出一系列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惠民助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要求电网企业在计收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类别的电力用户电费时,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内作为转供电主体的多个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和物业公司违反规定,在与电力终端用户结算时,未对终端用户实施电费降价、未执行阶段性电费优惠政策,涉及款项巨大。
在该案中,国家电网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其在国家出资下通过电力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属于经营性国有财产范畴,电费降价政策实际上是将本应由国家收取的非税收入让渡给实际用电户,是国家一种变相的补贴,与退税政策类似。虽然从表面上看侵占的是用电户的财产,国家电网没有额外的损失,国有财产总量未减少,但从国有财产有效利用的角度考虑,通过电费降价方式让渡给用电户的这部分国有财产未能实现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最终目的,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国有财产有效利用的案件,亦应属于国有财产保护领域案件。
胡卫列指出,检察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认识到公共政策执行的公共利益属性,对于在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违法违规套取、骗取、截留、挪用各类助企惠民补贴,致使政策功能和目的失效、众多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形,应当发挥公益诉讼在节约诉讼成本、推动诉源治理方面的优势,依法开展监督,保障惠民公共政策贯彻落实。
打造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主动挖掘批量类案线索
2019年8月,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综合整治“非标油”(指除正规成品油以外所有非法油品的总称,包括来源不明确、渠道不合规、质量不达标或偷逃税款的非法油品)专项法律监督活动,发现部分物流运输、工程基建等用油企业,大量违规购买、使用“非标油”,并以非成品油增值税发票进行违规抵扣;部分加油站则通过“无票销售”、账外走账等方式大量销售“非标油”,逃避税收监管。在上级检察院支持下,嵊州市检察院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设计研发了“非标油”综合治理监督模型,依据“非标油”物流运输规律计算出加油站实际应税销售收入,与税务部门监管数据进行碰撞分析,从而锁定偷逃税款违法线索。
2021年8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在全省部署违规销售、使用“非标油”专项监督活动。截至2022年底,浙江检察机关督促税务部门追缴税款共计2.8亿余元;通过监督模型还发现黑加油点线索93处,已移送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在浙江省检察机关的推动下,浙江省将该监督模型升级打造为由税务、检察、交通运输等17个省级部门参与的“成品油综合智治”数字化多跨场景应用,规范成品油税收监管秩序,助力省域成品油市场“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
“与传统就案办案的模式相比,数字检察具有可复制、便推广的特性,能够倍增法律监督质效。”胡卫列介绍,最高检指导有关检察机关坚持数字赋能法律监督,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共治的独特优势,综合利用跨部门监管数据,破解某一特定领域传统执法、司法难题,以法律监督助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尤其是在办理国财国土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中,以往我们发现监督线索都是依托群众举报或者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个别移送,但是数字检察模式下,检察机关通过打造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能够主动挖掘出批量的类案线索,推动检察法律监督从个别、偶发、被动转向全面、系统、主动。”
同时,大数据监督模型凝聚了公益诉讼检察的办案逻辑和经验做法,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检察机关通过在更大范围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能够实现同类问题在不同地区得到有效解决。如非标油综合治理监督模型在浙江、北京两地推广应用,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足以证实该模型的科学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具备了全国推广的基础。数字检察更加注重问题导向,通过解剖执法司法难点、堵点问题,深挖案件背后社会管理漏洞,让检察机关开展类案监督的规则和方法,上升到行政机关诉源治理、系统治理的具体措施,助力行政机关既“治已病”,更“防未病”,将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优势真正转化为社会治理有效动能。
据介绍,目前,检察机关也参与了全国成品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安排,正在与有关部委密切沟通,大力推进并努力实现跨部门关键数据的互联互通,在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获取偷逃税等线索后,及时将有关数据向相关部门反馈,助力挽回国家巨额税收流失。
今年将办理一批涉案金额大、案情复杂的拖欠国土出让收入案件
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国有财产保护领域案件55270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案件9504件,共督促收回国有财产290亿余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51亿余元,收回被非法占用的国有土地6.75万余亩。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了污染企业违规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案,并通过指导办理一批难度大、有影响的案件,督促整治成品油税收监管秩序,督促保护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基金,督促追回煤炭等矿产资源损失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督促依法处置闲置低效用地等,带动各级检察院不断加强国财国土领域办案工作。
今年,最高检将加大办案力度,研究并推广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加大医疗、工伤保险基金、惠农补贴资金等领域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办案力度,有效防范国有财产流失风险。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将指导各地努力办理一批涉案金额大、时间跨度久、案情复杂的拖欠国土出让收入案件,维护国有建设用地市场交易秩序,助力优化国土空间体系和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编辑:彭瑶
编审:魏婧
多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重点领域加大办案力度,努力在精准监督、效能监督上下功夫,并不断拓展国财国土领域监督内涵和外延,助力保障国家惠民政策有效执行,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国有财产保护领域案件55270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案件9504件,共督促收回国有财产290亿余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51亿余元,收回被非法占用的国有土地6.75万余亩。
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了污染企业违规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案,并通过指导办理一批难度大、有影响的案件,督促整治成品油税收监管秩序,督促保护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基金,督促追回煤炭等矿产资源损失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督促依法处置闲置低效用地等,带动各级检察院不断加强国财国土领域办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