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最高法十大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中国网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最高法十大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

来源:中国网      2023-05-19      作者:张艳玲     责任编辑:张艳玲

中国网5月19日讯(记者 张艳玲)最高人民法院19日发布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文俊介绍了本次发布的十大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的特点。

加强府院联动,助企纾困解难,想方设法保市场主体。推进解决执行难是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多方协作、多措并举,实现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执行联动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案例3中,执行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构建执行“输氧”机制,能动执行和监督执行并举,为助企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司法保障。案例5中,执行法院主动作为,利用政府“老企业搬迁计划”配套优惠政策,引入投资人整合债权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妥善解决了2000万元职工债权和75起执行案件,助力老品牌“起死回生”。

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尽可能采取“活封活扣”,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的影响。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是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具体执行中,要在不影响债权实现、不构成财产价值明显贬损前提下,对能“活封”的财产,不进行“死封”,使查封财产物尽其用,社会流通不因执行受阻。案例4中,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执行法院探索对基本账户和企业生产经营关键账户的解冻、置换、归集,为企业资金账户松绑,让企业“喘口气”,平衡了财产保全案件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案例7中,面对被执行企业资金断流拖欠众多供货商货款的情况,执行法院引入“临时管理人”机制,监管企业的生产经营,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实现了生产不停工、企业不破产、工人不下岗。

精准把握“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做深做实公正与效率。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效率要服务服从于公正,快必须以好为基础,不考虑公正的高效率实际是低效率、负效率。同时,高效司法是人民的期盼,迟到的公正会让公正打上折扣。针对具体个案,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把握“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考验着每个执行法官的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和执行智慧。案例8与案例9,分别通过执行的“快”与“慢”两方面展现了如何在个案执行中实现公正与效率,值得研究借鉴。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审判执行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执行人员要心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找准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切入点,以能动履职展现人民法院的担当作为。以生态林地腾退案件为例,如何在实现债权人权益的同时不让环境资源受损是核心。案例6中,执行法院确立了“民生为本”“绿色执行”的工作思路,通过与涉案土地所在的镇政府积极协调沟通,成功引入第三方对林木予以整体收购,为涉案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的长远收益提供了解决方案,是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的经典案例。

坚持“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抓前端、治未病,从源头治理执行难。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方式,是能动司法的具体体现。案例10中,执行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国家发展新能源车的重大意义和充电桩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创新执行工作方式方法,打好“预罚款”和司法建议组合拳,发挥柔性监督优势延伸司法职能,取得了“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的良好效果。

据了解,人民法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执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全国法院执结917万多件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合法权益。

(监审:蔡晓娟)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