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网传“成都花341亿建的绿道将被改成耕田” 真相是什么?

来源:中国网      2023-05-06      作者:彭瑶     责任编辑:魏婧

中国网5月6日讯 3月以来,有四川成都市民在当地问政平台等地反映情况称,自己所在小区附近的绿地及当地重金打造的“环城绿道”被拆除,种上了农作物。该话题引起争议,一方认为“耕地红线”不容碰触,退林还耕是为确保“粮食安全”;另一方则认为,“花了341亿打造的环城绿道铲平种田”,难以收回当初投资建设绿道的本钱,属于浪费公共财产。

多个部门向媒体证实,“拆绿还耕”现象确实存在,但均属于按照政策要求推动复耕,不存在违规。

早期规划中原本就存在10万亩农田整治区

据了解,为防止城市的粘连扩张和无序发展,2004年,成都在编制《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将绕城高速公路两侧500米及北湖、青龙、安靖等七大楔形片区作为中心城区的生态隔离区,即环城生态区的雏形。

2013年,《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同步编制完成《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2012-2020)》,通过推动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形成由农用地和园林绿地构成的133.11平方公里生态空间。2017年,成都市部署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明确依托环城生态区建设锦城绿道,作为天府绿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起,成都修编了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理顺了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的关系,持续推动生态空间内的建设用地减量,明确农田整治区规模恢复至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10.10万亩(67.33平方公里)的水平,生态修复区规模增加至9.87万亩(65.78平方公里),整体保持133.11平方公里。

负责环城生态区建设运营的天府绿道集团官网显示,环城生态公园项目位于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7大楔形地块,跨经12个区,涉及生态用地133平方公里,是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的重要一环。按照总体规划,环城生态公园项目将打造500公里绿道、4级配套服务体系、2万亩水体及10万亩粮油产业带。


天府绿道集团网站项目介绍。网页截图

并非“拆绿改耕地” 网传环城绿道造价不实

成都当地相关知情人士、天府绿道集团工作人员均向媒体表示,环城生态区建设中部分地块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禁止非粮化。“10万亩”的概念范畴是绿道之外的环形区域和耕地,已经建成的自行车道、步行道路、绿道等不会拆除。

据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过去多年形成的水系不畅、农田破碎、耕地质量不高等问题,环城生态区于2020年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对撂荒耕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环城生态区清除杂树杂草,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尽全力还耕地以本来面目。

简而言之,“复耕”意味着恢复耕种,相关土地一开始即为耕地,10万亩耕地(或“粮油产业带”)本身就在规划之中,属于农田整治区,并非将建好的绿地全部拆除“改”为耕地,也不会减少133.11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的总量。

此外,环城绿道的实际造价也并非网传的“341亿”。经核实,该数据来源于2020年5月27日成都市召开的“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推进绿道生态价值转化”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天府绿道规划总长度1.69万公里,是一个覆盖成都全域的绿道体系,目前已建成3689公里、完成投资341亿元。”而作为天府绿道组成部分,成都环城绿道截至2023年3月已建总长为100千米。“341亿元”系3689公里各级绿道与配套设施的总投资,并非环城绿道单独的造价。

2020年5月27日,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推进绿道生态价值转化”新闻发布会实录。网页截图

画好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的边界线

2021年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与“二调”数据相比,成都平原耕地面积10年时间减少了40%。根据《半月谈》2022年的报道,“天府粮仓”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一度严峻,存在多种原因,如:城市化水平提高,园林绿化需求旺盛,为提高收入,周边农村出现了耕地改种花卉苗木的现象;基层一线监督形式较单一,对执法者考验较大;农用地被征用后,因各种问题被闲置撂荒但又无法退还,给换届后的地方政府留下“历史”遗留难题等。

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相关知情人士指出,目前各地对于已经建成的公共设施进行“纠偏”拆除,是保护耕地工作的具体执行。

“地是粮食生产之根之本,地之不存,粮将焉附?”2022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活动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要满足中国14亿人口庞大的消费需求,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大概稳定在23到24亿亩。因此,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底线,不能再低。

当前,正在恢复农田的不止成都,为守住耕地“红线”,各地都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对此,有评论人士呼吁,在恢复耕地过程中,要更加科学客观,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重视与民沟通,减少矛盾。

唐仁健也强调,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画好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的边界线。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合情合理地把握耕地种植用途的管控问题。

(编辑:彭瑶 综合极目新闻、四川观察、上游新闻、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半月谈)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