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公共经济研究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系 更好为人民服务-中国网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公共经济研究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系 更好为人民服务

来源:中国网      2023-04-04      作者:张艳玲     责任编辑:蔡晓娟

中国网4月4日讯(记者 张艳玲)4月2日,公共经济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了公共经济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并进行公共经济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

经无记名投票,会议选举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为公共经济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社长许宝健,金陵科技学院校长刘永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原副主任王小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一级巡视员万代玺为副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经济教研室主任樊继达为秘书长。理事会还通过和产生了公共经济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赵长茂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占斌担任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

公共经济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公共经济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张占斌表示,公共经济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公共经济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科研活动,为公共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实践支持。下一步,研究会将更好地发挥在公共经济研方面决策咨询作用,助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推动公共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对改善民生的影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研究,着力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政策思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李毅表示,公共经济研究会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的社会团体,必须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要突出政治立会,扎实做好公共经济理论创新的研究,坚持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大局建言献策。着眼公共经济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资源、智慧、力量,深入开展战略性课题研究,推出高水平、有分量的咨询咨政成果,形成指导性、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

“要始终坚持为党和人民做学问。”李毅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心任务,公共经济研究会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使命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发挥学科的优势,加强公共经济专业的研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以及共同富裕问题,让公共经济研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公共经济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赵长茂表示,公共经济研究会的职责之一是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政府经济行为规律,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以广阔视野来谋划研究会的工作,在更广泛领域对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展开研究,争取产生一批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成果,为丰富和发展公共经济学、完善国家公共政策作出应有贡献。

“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一切都与公共经济有关。”张占斌表示,国内外经验表明,公共经济研究、管理对民生问题有着极重要的影响。研究会的科研咨询工作,要适应这个转变,强化公共经济研究对改善民生的影响,一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公共经济研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会上,与会嘉宾还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国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与会嘉宾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这需要学术界、理论界、知识界构造更完整科学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学术体系,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谈到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认为,高质量发展成果要转化为生活品质,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推动公共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强化对改善民生的影响。民生不仅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动力。经济学提出经济增长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以前中国经济增长靠投资和出口,目前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未来,消费决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增加。公共经济研究会可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公共经济研究会是我国公共经济研究领域的国家级社会团体,自2007年7月成立以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公共经济及相关领域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一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多项成果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批示,为推动党中央有关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