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文/孙磊)印度尼西亚德里亚尔卡拉哲学大学学者陈科(克劳斯·海因里希·拉迪蒂奥)认为,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印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

《参考消息》: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您如何理解这五个特征?它们如何与中国的总体国情联系在一起?

陈科:对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来说,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发展其他方面都不容易,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中国消除的极端贫困人口数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

中国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文化,这是令人钦佩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向中国学习,在发展物质层面的时候,不应该失去根脉上的联系。

在生态方面,中国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双碳目标和承诺。我认为这是一个大胆的承诺,而且中国能够兑现这个承诺。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而且我认为中国在真正确保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忽视环境,可持续发展就无从实现。

《参考消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您认为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

陈科:我觉得“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相当大的联系。中国在过去40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是非常惊人的,经济增速领先于世界很多国家。

但我要说的是,市场机制的副作用之一是收入差距变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通过西部大开发、提供更多社会保险等方式来缩小这种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中国为发展模式增添了另一种色彩。世界可以从中国的案例中认识到,发展模式不止一个,中国的成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参考。

鉴于人口规模庞大,中国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是对世界的贡献。中国的繁荣将帮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

中国式现代化力图实现平衡,不仅注重物质发展,而且注重文化和道德进步。如果法律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没有伦理道德思维,经济的高速增长只会增加贫富差距和滋长腐败。

《参考消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您认为中国在践行这一理念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陈科:中国已经作出减排承诺,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将达到峰值,之后每年的碳排放将持续减少,直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如果中国能够实现碳中和,那将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展现现代化另一幅图景

《参考消息》: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何不同?

陈科:西方很久以前就实现了现代化,它们花了很长时间。西方拥有实现现代化的优越条件,而中国是白手起家。中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它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发展是因为政府的高效治理。这与西方现代化情况不同。

《参考消息》: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超过14亿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意味着什么?这对中国乃至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陈科:中国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我对此深表赞同,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中国还强调,发展是每个国家的正当权利,但任何国家都不应盲目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它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本身从来不是排他性的,而是开放的,是多种模式的结合。中国的发展模式实际上也是综合性的,并不只是中国自身的经验。比如,中国也采用市场经济,也借鉴西方的一些经验,也大力发展科技。所以,任何国家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它们会取得成功的,就像中国一样。

基础设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鉴于印尼有这么多岛屿,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那就只会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实现增长,并不能把发展扩散到其他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只有夯实基础设施,我们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印尼本届政府真正把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纳入了考虑范围,这说明我们确实在向中国学习,而且中国也通过一些倡议帮助印尼实现了这一点。这正是我们可以发展双边关系的领域。

《参考消息》:您认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陈科:首先,在大胆实验方面,印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向中国学习。任何举措都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但我们必须足够大胆地迈出发展的小步伐。我们必须依靠自己来实现发展。

其次,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坚实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任何国家都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物质与社会、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平衡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向中国学习。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考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