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2年3月21日发生的东航MU5735飞行事故已有一年时间。3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了“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进展情况通报。通报显示,技术调查组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本起事故“非常复杂、极为罕见”,调查还在持续深入进行中。

2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民航领域专家表示,在事发周年向公众披露有关调查进展信息是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的要求。通报所能披露的范围和程度由调查工作的实际复杂性和调查进度所决定,而此次事故调查的工作量大、技术复杂性高,还需要更多时间。

事故发生周年时发布调查进展是国际通行做法

20日晚发布的通报表示,民航局依据中国民航规章《民用航空器事件技术调查规定》(CCAR-395)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的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对“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开展了深入、细致、严谨的技术调查工作。

据通报介绍,一年来,技术调查组对飞机残骸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坠地前飞机关键操纵部件可能的工作状态,对100余件重要残骸进行实验,分析损坏原因;对机组成员的资质能力、航班运行、飞机适航维修、航空公司组织管理等情况开展调查;对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机场地面保障,旅客、行李、货邮的安检和装载,危险品载运等情况开展调查;结合相关数据对飞机最后阶段飞行状态进行分析,使用飞行模拟机和真机开展模拟验证。截至目前,技术调查组开展了现场勘查、资料检查、人员访谈、实验分析等大量工作。

这份通报的发布正值“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既是对公众关注的回应,也是遵循国际民航业界的的通行要求和做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副院长邵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际国内相关法律规定都对航空器事故调查报告公布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规定,进行事故或事故征候调查的国家必须尽快并在可能时于12个月之内将最终报告公开发布。如果不能在12个月之内公开发布报告,进行调查的国家必须在每个事发周年日公开发布一份临时声明。中国民航规章《民用航空器事件技术调查规定》要求,事故和严重事故征候的最终调查报告应当在事发12个月内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未能在事发12个月内公布最终调查报告的事故或者严重事故征候,组织事件调查的部门应当在事件周年日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情况。

邵荃表示,此次发布的调查进展情况通报也被称为“中期声明”,内容上基本涵盖了事故调查工作中的重点要素,诸如对飞机残骸的搜寻、辨识、检查、实验验证,对机组成员资质能力、航班运行、飞机适航维修、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机场地面保障等方面的调查。

“非常复杂、极为罕见”代表怎样的调查难度?

在通报中,“本起事故非常复杂、极为罕见”的表述引发了不少关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与此前的飞行事故究竟有何不同?这为调查工作带来怎样的挑战?

中航技进出口公司训练与飞安办主任高俊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从目前的情况看,“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与以往存在很大差异。飞机高速坠地后几乎完全解体,残骸琐碎且分布较散,这都极大增加了现场搜寻勘查和残骸取证工作的难度。

专家表示,按照事故调查程序,调查组需要对所有寻获的残骸进行辨识,对重要残骸进行详细检查和实验分析,以便确定失效机理和最后阶段的工作状态,为后续调查分析提供证据。此外,通报中提及的“对飞机适航维修等情况开展调查”工作量也很大,需要调查飞机全生命周期的适航维修情况,如航线和定检、各类修理改装、适航指令及服务通告执行等工作记录,涉及的资料可能多达成千上万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这些都反映出本次调查工作的技术复杂性。

高俊表示,航空器事故调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需要从人员资质及操作、航空器适航状态、天气环境、地面保障、空管指挥、公司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事故调查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调查组严谨细致、客观深入地开展工作,确保最终调查结论经得起历史检验。

公开资料显示,从历史上看,空难调查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国际上运输航空器事故调查耗时通常在2年以上,而复杂的事故调查耗时会更长。例如2009年法航447空难发生后,直到3年后才公布最终调查报告。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工作中,很多技术疑点、难点需要反复论证,一些关键结论还需要得到工程实验的验证支撑,这些都需要大量时间。

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波音737-800型客机(注册号B-1791),执行MU5735昆明长水机场至广州白云机场国内定期客运航班。13时16分飞机从昆明长水机场起飞,64分钟后偏离巡航高度8900米快速下降,坠毁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附近。机上123名旅客、9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