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欧合作取得一系列进展,美国对此有所警惕。近来,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并恢复了与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全球各国的合作。全球多家智库表示,中国发展空间巨大,营商环境友好。对此,欧洲应积极在第三方市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与中国开展合作,妥善处理对美外交,与中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作者:苏傲古

(Augusto Soto)

拉曼鲁尔大学ESADE商学院教授

西班牙“与中国对话”项目负责人

去年12月,美国CNN一则报道称,欧洲在贸易方面越来越依赖中国,许多欧洲顶级企业希望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投资经营,因此,CNN得出结论认为,欧洲面临着“中国问题”。

这种陈词滥调毫无根据,中国向来是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各行业显著回暖,就业、商业、投资、跨境旅行和国内旅游强劲复苏,正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事实上,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企业同中国在重点领域的合作不仅已经恢复,甚至还在进一步强化。

麦肯锡纽约分公司在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谈到“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并强调“在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作为全球最大市场,中国的发展机遇依然巨大。数据能够清楚地说明一切: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超过18%,仅次于美国,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一极。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几年,时任欧盟贸易代表的彼得·曼德尔森曾表示:“纵观全球历史,中国的发展历程独一无二,我们作为欧洲人所能做的就是密切关注中国发展,并参与其中。”

从广义上来讲,与中国合作,就等同于开拓新项目,追寻新梦想,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包括中国欧盟商会、香港法国外贸银行、柏林墨卡托基金会、纽约麦肯锡咨询公司、华盛顿保尔森研究所在内的多家咨询公司和智库都表示,不论在个人还是国家层面,中国的创业环境都很友好,企业的相互依存程度也比较高。从政府角度看,在后疫情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依然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全球的当务之急是应对真正的挑战,摒弃无意义的地缘政治对抗。

当今世界,“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全球门户”倡议之间的潜在协同作用有待发掘。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指出,“全球门户”倡议强调的是政企合作、环境保护、新能源和数字化,而“一带一路”倡议更注重促进贸易、货币流通、金融和投资发展,二者并不构成竞争关系。这一点我表示同意,但同时我认为二者应积极探索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具体合作,尤其是在非洲与拉丁美洲。尤其是从欧洲视角来看:欧洲与非洲地理相邻,与拉美文化相近;而非洲和拉美都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

  图片来源:新华社

去年11月,西班牙第三家高速列车运营商正式载客运行,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欧洲高速铁路网最长国家的地位。谈到铁路,我们不妨将视野扩大,看看经由亚欧大陆连接中国和西班牙的中欧班列。大约9年前,首趟义乌至马德里中欧班列开行,它不但几乎未受新冠疫情或俄乌冲突的影响,运行时间也从最初漫长的21天缩短至两周。利用绿色能源在非洲和拉美共同推动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失为中西、中欧合作的新选择。

资深专栏作家吉姆·杰拉蒂近来认为,在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中,共和党提名候选人恐怕会大力宣传自己是“最强硬的反华者”。这虽已屡见不鲜,但应引起欧盟的注意。如果欧盟希望在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方面拥有更大的活动余地和自主权,把握多边主义的本质,就应该采取“更明智”的对美外交战略,以便警醒美国:为了本国和世界的利益,及早重新成为自由贸易的捍卫者才是重中之重。

当前多重全球性冲突与挑战已迫在眉睫,甚至超出国际社会的承受能力。如今欧盟内部尽是无休无止的讨论和无足轻重的协议,我们应该摆脱这种困境,在应对全球问题方面扮演更恰当的角色。

本文原标题为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李晓云

实习生尹康君、张妙瑶、李经纬、马丽莎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