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春色如画。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代表委员表示,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团结奋斗、真抓实干,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质和量上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代表委员表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实现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质取胜。
“经济没有‘质’就不会有‘量’,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代表说,实现质的有效提升,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
“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不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谢华代表说,“我们将发挥带动牵引作用,做增量、优存量,助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表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质与量的关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郑裕国委员表示,“我们将聚焦生物制造,强化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强化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李郁华代表说,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协同并进,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代表委员表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提升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坚持质量第一。“质量一头连着供给,一头连着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就能不断释放和扩大内需潜力。”重庆市工商联兼职副主席、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琦代表说,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坚持效益优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军平代表表示,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6%,接下来将持续在增强效益上下功夫,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肖伟代表说,集团将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发更多创新药。
“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港口高效运行,为经济循环畅通提供有力支持。”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彬代表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管理模式,让货物在湛江港一次性完成申报、查验、放行,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代表委员表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是一时一地之举措,而是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个过程,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辽宁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质检员刘桂梅代表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用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的优势。”西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西藏众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嘎委员说,要通过扩大需求支持技术更新迭代,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
深化改革增添动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承哲代表说,实现经济质升量增,要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突破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促进各项改革系统集成,统筹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以改革促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湖南省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代表说,加快规划建设产业新城、推进环境整治、布局智能制造项目,政策协同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是便利企业生产经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河北省辛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文强代表表示,要用行政审批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
推动协调发展,释放巨大潜能。“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川省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光强代表说,德阳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缩小区域差距,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助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要切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委员表示,要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代表委员表示,久久为功、系统发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对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变数,我们既不能遮掩回避、视而不见,也不能惊慌失措、乱了阵脚。
代表委员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我们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韧性强,经济底盘坚实。
“我们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拥有2.2亿人的人才资源总量,这是我们无惧风浪的底气所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代表说。
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焊接培训中心电焊工、技能教师赵宗合代表说,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也对企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要完善培训计划,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要以供给水平的不断提升,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河南省漯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保强代表表示,近年来,漯河市充分发挥食品产业集中度高、体量大、企业多、链条长的优势,加快构建以食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黑龙江省鹤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兴柱代表说,鹤岗将打造石墨高质化利用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培育新的增长极。
活力足,发展动能澎湃。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汽(煤、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操作工王卿代表说,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传统能源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绿色转型。
“我们持续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与集成式技术应用,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君委员说。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代表委员表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本报记者王浩、韩鑫、葛孟超、刘温馨;本报记者刘军国、张文、亓玉昆、张天培、齐志明、黄福特、罗艾桦、刘涓溪、孙龙飞、孙超、张云河、刘梦丹、邵玉姿、徐驭尧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