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 (记者冯仪)“大眼睛”女孩、希望工程代言人、党的二十大代表……苏明娟有着诸多身份。从1991年《我要读书》摄影作品中那个渴望上学的小女孩,到今天的“苏明娟助学基金”发起人,她是公益行动的受益者,也是传递公益理念的践行者。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对此,苏明娟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从自己“有学上”到如今帮助孩子们“上好学”的三十年来,对公益事业发展的感受和经验。

1996年4月,《我要读书》摄影作品的拍摄者解海龙(中)与苏明娟(左)在一起。

现在的苏明娟是一位职业女性、孩子的母亲。三十多年间,苏明娟觉得,如今接受捐助的儿童状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小时候,很多孩子在物质上比较缺乏,大家苦恼的是没有钱上学、吃饭,学校的基础设施也简陋。但现在孩子们学费的负担不重,大家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在谈到受捐助的贫困学生时苏明娟说,目前,她所了解的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不苦恼学费,衣食往往是有保障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完善了,孩子们的需求渐渐向心理层面转移。

苏明娟参与志愿活动

“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常常见到父母。他们如果想要在学业上更进步,大部分要靠自己学习,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爷爷奶奶往往没办法辅导课业。”孩子们吃饱、穿暖、有学上的问题明显改善,苏明娟现在更在意的是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需求。

苏明娟提到,她关注的困难学生,基本能做到人人有学上,但怎样缩小教育层面的城乡差距,农村学生怎样获得更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是最受关注的。这不仅需要政府持续加大义务教育软、硬件投入力度,也需要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其中,从而促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共享。

对于接受捐助的学生,一定要保护和构建他们的心理健康,苏明娟也在不断地调整帮扶的方式方法。这些年,苏明娟逐渐意识到,有一部分接受捐助的学生,对于“生活在聚光灯下”会产生心理负担。如今,她选择规避和捐助学生的过多接触。苏明娟觉得,这样既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也让受捐助的学生能有更加纯净、安稳的生活环境。

目前,苏明娟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兼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对贫困学生的关注主要落在安徽省范围内,但她还有更长远的规划:“未来,我希望能把目光放到云贵川等地区,将资助的范围扩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