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开新局|春潮涌动 动力澎湃——从六个故事看发展信心

发布时间:2023-03-01 22:35:18  |  来源:新华社  |  责任编辑:詹雨泉
分享到:

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在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里,新华社记者近期密集走访浙江的生产车间、港口码头、专业市场、科研院所,在一个个无声却充满力量的故事中,感受中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在进出口流、智造流、创新流、消费流等的滚滚向前中,体会“信心流”的强劲脉动。

在“一进一出”中感受中国外贸的巨大潜力

——故事一:“回归”的拉贾

微卷黑发、小麦色皮肤,一大早,浓眉大眼的印度商人拉贾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忙碌开了,他一边拿起货架上的商品观察比较,一边快速用手机记录下相关信息。

“3年没回来了,太想念这里了。”拉贾喜笑颜开。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世界超市”的美誉,营业面积超600万平方米的市场里,集聚了7.5万家商户和210万种小商品,日客流量达20万人次,高峰时常驻外商达1.5万人。

之前受疫情影响,昔日熙熙攘攘的市场冷清了不少,尤其是外商,来华不便,只能通过屏幕和电话与商户交流,给生意带来不小的影响。

“我的业务在这3年下降了近3成,中国人喜欢说‘只争朝夕’,太符合我现在的心情了。”这名做了20多年中印贸易的客商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第一时间预订了来华机票。

玩具、文具、仿真花、行李箱……拉贾的采购清单很长、门类也多。也正是因此,他愈发觉得离不开义乌这个超级大市场。

“今年要在义乌增设一家贸易公司,带更多朋友来采购,计划买400个集装箱的商品!新品频出、质优价美的中国商品一定会在我的国家大卖。”拉贾说。

“拉贾们”的回归让小商品城的商户们更有信心。晶荣玩具老板陆庆荣说:“客商、订单一波接一波,刚开年接到的订单就已经排到了五六月份,预计今年销售额比前两年要增长30%。”

数据显示:义乌常驻外商稳步回升,目前已超过1万人。今年1月,浙江义乌中欧班列开行240列,发送20140标准箱,发运量同比增长172.1%。

来自印度的客商拉贾(右)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一家玩具店铺内选购(2023年2月2日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故事二:跨越4万公里的陈晓军

从美国到法国、荷兰、挪威,再到柬埔寨,去年11月以来,陈晓军带着公司团队马不停蹄连轴转,来回行程近4万公里。

陈晓军创建的力高控股集团,年产3000万只箱包,但受疫情影响,箱包行业受冲击较为严重,对于力高来说也是如此。怎么破局?走出去!

“顾客将饮料杯退还,就能换到1欧元。”挪威街边饮品店的这个细节,让陈晓军深受触动:绿色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倡议,还是一大商机。

不仅欧洲,其他地区一些国家也在有力推进包装物回收、减碳监测等,大量中小企业则将绿色低碳列入发展规划,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时隔3年的这次“出海”,促使陈晓军快速反应。

回国后,他立即组建团队,投入新赛道——用再生料制造零件可换可修、便于重复利用的绿色箱包。

今年以来,力高老客户的订单量平均增长30%以上,占牢行业领军地位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去年12月,浙江政企联动、因时而动,单月“出海”20个团,获得180多亿元的新订单。2022年,浙江省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

在创新如潮下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故事三:“日诞”80家科创主体的大走廊

浙江的“中关村”“张江”是哪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施黄凯心里有着坚定的答案。

施黄凯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副主任。这个大走廊,东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全长39公里、面积约416平方公里。

这个走廊,来头实在不小。已经集聚了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5个浙江省实验室,汇聚了259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个国家级科创平台、52万专业技术人才。

“这里每个工作日都能新增80家科创主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施黄凯说。

目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依托创新基础优势,加速培育新经济增长极。成立7年来,大走廊产业增加值从1063.3亿元增长到3119.8亿元,年均增长20.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贡献率占比超过75%。

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之江实验室等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10大省实验室和10大省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布局,科创驱动之力日渐浑厚。

在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之江实验室计算与数据中心,工程师们通过“之江云”系统监测服务器集群的运行状态(2022年6月23日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故事四:“变道超车”的汽车

“以前我们觉得开欧美进口车有派头,现在我们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就是欧洲。”提到汽车“流向”的变化,陈关刘脸上洋溢着自豪。

陈关刘是领克汽车余姚工厂制造副总监。在国内25万元以上中高端汽车出口中,领克汽车市场占比排名第一。

从事汽车行业17年,在陈关刘看来,我国传统燃油车要全面赶超欧美难度太大,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我们很多方面都做到了和欧美汽车产业并驾齐驱,甚至在智能驾驶、动力系统等方面已经有了优势。

领克位于宁波余姚市的超级工厂,所有生产节奏都按照“秒”或“分”来计算:4秒钟,6000吨冲压机上下一次,冲出两套车身板材;63秒,4台柔性机器人带动高精度摄像头测量全车80个点位;526台机器人上下翻飞,5800多个焊点的点焊自动化率达到100%,60分钟,45辆领克从焊装车间下线。

“哪怕满负荷生产,工厂的海外订单都已经排产到今年4月以后。”陈关刘说,“这就是底气和信心。”

数据显示:提前抢抓重大机遇,布局新兴产业赛道,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一批百亿级“新星”产业群正在浙江迅速崛起。

工人在领克汽车浙江余姚工厂总装车间进行下线前的检查工序(2023年1月5日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在市场红火里感受中国消费的美好前景

——故事五:“复火”的武林路

明月当空,杭州武林夜市开始热闹起来。霓虹灯影,人来人往。

钻进音乐美食小吃城,新潮的音乐与锅碗瓢盆交错、热油滋滋作响的声音混搭,让人食欲大振。来自吉林的姚晓林夫妇,一边与进出的顾客打招呼,一边忙着颠勺、接单。

“真是忙不过来,必须雇人了。”姚晓林说,从春节到现在,武林路的人气一天比一天高,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宠物用品店店主刘明霞没有想到,自己开在武林路的新店生意这么火爆,每晚接近凌晨才能下班。眼看抱着小猫咪逛夜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她正在筹划着下一个分店。

武林路是老杭城有名的消费一条街。据统计,今年春节以来,武林路人流量平均每天接近8万,比去年翻了一番。

“肯定差不了!”在武林路开服装店已有23年的邓丽英对未来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浙江省商务厅联合多部门近期启动“浙里来消费·2023消费提振年”行动,全年争取省市县三级联动举办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发动企业10000家以上,带动销售额超4000亿元。

从“当日办结”中感受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

——故事六:省心的卢六六

“事项名称:公司设立登记;法定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线上24小时内办结、线下当日办结;到办事现场次数:0次。”

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打开“公司设立登记”页面,第一次申请开办公司的卢六六内心打鼓:都说浙江营商环境好,真的有这么好吗?

54岁的老卢刚从绍兴嵊州的一家企业退休不久,闲不住的他打算注册一家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卖些小家电“赚赚外汇”。

申请书、公司章程、身份证明……按照流程,老卢一项项填写,就在填写完表格,点击提交的同时,“数据跑”代替了“人工跑”,一条条数据在税务、社保、医保、公积金等系统中飞速流转。

光纤里的数据跑得飞快。上午提交的申请,下午一觉醒来就收到了办结的短信通知。第二天一早,营业执照就伴随快递员按响门铃到了家门口,从头到尾,一分钱没花、一趟政务服务大厅也没跑。

从“各个部门跑”,到“最多跑一次”,再到“一次都不跑”,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被写进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也被写进地方法规,成为稳定的政策。

数据显示:浙江省市场主体已经超过940万,按照常住人口比例计算,浙江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

经济故事,人间暖流。

无论是浙江,还是其他地方,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汇聚成中国经济滚滚向前的春潮,澎湃着稳中向好的力量。(记者邬焕庆、商意盈、方问禹、林光耀)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