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也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佳节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解读,总能对今天的我们有所启发、有所思考。
“除夕的火,元宵的灯。”赏花灯、玩花灯,是元宵节一项重要习俗。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点出了元宵节的精髓。闹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锣鼓……在热烈欢腾的“闹”中,风情民俗和民间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挥洒张扬,在祥和喜庆的“闹”中狂欢,人们内心的欢愉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得到尽情表达。正如童谣所唱:“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花灯编织着故事,也编织着期盼。其实,元宵节背后,无论是何种寓意,都体现出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
没有“闹”的元素,则没有真真意义的元宵节。正是“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张力,在中华儿女心中留下的审美记忆。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元宵节中的狂欢成份有所淡出,给人感觉元宵节不“闹”了,恐怕也正是元宵节在一些地方给人的印象中异化为“汤圆节”,把吃汤圆当成了过元宵节。然而,元宵节并非仅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碗自己“吃汤圆”那么简单,更多在于强调千家万户共同享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
欢庆元宵佳节,这说到底,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是传统佳节的“根”与“魂”,无论何时都不能丢失。而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节庆文化,让人们知晓怎么过节,发自内心地过节,把节日过出文化的味道,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好传统文化,维护传统佳节的意味,全国各地都在传承与创新中努力。比如,与元宵佳节相关的文创产品在线上线下走红。一些地方着手在元宵节文化上进行升级改造,让其与时俱进,不断地契合新时代老中青各类群体的娱乐方式……这些,都让传统佳节有了更多的时代味道,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黄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