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超出预期,不仅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乡村产业培育壮大,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而且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昭示着未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粮食产量达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全年猪肉产量5541万吨,比上年增长4.6%。牛羊禽肉、牛奶、水产品也全面增产,蔬菜水果供应量足价稳。同时,乡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首次迈上2万元这个新台阶,不仅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得到巩固,而且随着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科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的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也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可以说,近年来,我国“三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实鼓舞人心,也彰显乡村振兴澎湃动力。

这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视对“三农”工作领导和支持。重农固本,国之大纲。2022年新年伊始,中央就发布了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就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以及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通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得益于坚持和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从一轮承包期15年到二轮承包期30年再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制定修订到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系列政策措施落地,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核心方向就是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践证明,坚持和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制度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扩面深化,乡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各地在农村实行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充分调动了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又有强大集体经济作支撑,发挥着主导作用,弥补了家庭经营和个体私营的不足,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为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奠定了体制基础。

这得益于利用科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在于在坚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系统集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基础的同时,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农民务农种粮有钱赚、多得利,而且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提效增收,促进就业创业拓岗增收,由过去“以种植业为主、以粮为纲”的高度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结构转变,并走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生产和经营,让乡村焕发新气象,释放新动能,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相信:全国各地会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有关“三农”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凝聚起乡村振兴澎湃力量,不断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