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2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释放“科技+养老”效应,让“智慧养老”助力“老有所依”。
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老有所养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提升,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同时,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少地方已探索向智慧养老、健康养老方向迈进。如北京市依托强大的科技与人文优势,不断强化养老与健康领域的科技赋能,以智能化发展助力健康养老服务的提质增效。浙江省在持续优化升级“浙里养”智慧化平台的同时,不断开辟智慧养老新领域,着力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智慧+”机构养老、“智慧+”医康养一体化等发展。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1800余家智慧健康养老相关企业。
虽然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已取得一定成效且产业市场广阔,但目前我国该产业应用推进还远远不能百姓的需要,且因多方面原因还存在目标客户不够细分、承担主体不够明确、服务模式不成熟、智能化产品创新不足、信息和隐私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正如此次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所强调的,下一步,政策主要方向是推动企业以数字化研发设计促进产品更新,以自主创新创造引领消费升级,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加大政府投入,推进为老服务“不掉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各地应结合老旧小区,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让智慧养老服务走入更多老年人家庭,让居家老人可以通过床边紧急呼叫按键、智能水表等现代科技设备向街道社区养老中心(站)和家属发出求救信息,让为老服务始终“不掉线”。
优化为老服务,推进更多“点单式”养老。各地需摸清本地老人基本情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探索重度残疾人居家养老照料“点单式”服务模式,以更加暖心的服务,切实为困难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让更多独居老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不断提升老年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并不断促进我国养老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完善政策体系,促进智慧养老健康发展。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除了结合老年群体就医费用、疾病构成、跨区域养老等因素,扩大老年人医保支付额度及使用范围外,还可以鼓励养老机构与互联网医疗企业、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共建“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医疗+检测+医药+保险”等一站式智慧养老服务,打破“医检药保”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
随着技术发展和养老产业升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走进养老机构和“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老人养老更“智慧”、更加健康,更幸福!(刘纯银)
(《阳光评论》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