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 | 低年级小学生不得单独隔离、涉疫诉求接诉即办……多地优化防疫措施

来源:中国网      2022-11-28      作者:刘佳     责任编辑:魏婧


中国网11月28日讯(记者 刘佳)据国家卫健委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27日0至24时,全国新增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40052例。其中,广东、重庆、北京三地新增感染者共22681例,超全国一半。当前,全国面临持续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并且,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近日,全国多地纷纷出台防疫优化方案,打通抗疫“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减少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

多地优化防疫政策 取消“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或全员核酸

“二十条”颁布以来,各地针对核酸检测、风险范围认定等要求进一步做出优化,并相继出台更“有温度”的防疫新政,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11月15日,山东省取消“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对省外入鲁返鲁人员(包括出省旅游探亲返回人员)实行“落地检”和“5天3检”。

同日,河南洛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开表示,除进入各级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及需摘卸口罩的公共服务场所需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外,据《福州晚报》报道,自11月13日起,进入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院区不再要求持有24小时或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仅需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

11日,海南三亚也宣布正式取消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合肥:实行对低年级小学生不得单独隔离等“16个不得”负面清单管理

11月25日晚,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主持召开第123次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商会。会上宣布,为了既防止“层层加码”,又防止“层层打折”、跑偏走样,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探索实行“16个不得”负面清单管理。

在“16个不得”中明确提出,对政务为民服务大厅、金融单位、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商超集市、宾馆酒店等单位,不得简单化一关了之,要继续执行“管人不关门”措施,并通过设置工作人员AB岗等,努力保证正常运转;全面落实交通运输 “五个严禁”,继续不得阻断货运物流和客运交通;对风险地区来(返)肥的患者,根据患者需求做好闭环送医就诊,不得强制集中隔离,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诊;对居家隔离人员要运用门磁等科技工具,加强上门服务,不得贴封条、上锁、焊门等;对低年级小学生不得单独隔离,必须由家长陪护,原则上居家隔离。

北京:临时管控时间不超24小时 对涉疫诉求接诉即办

11月27日,北京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6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优化社区防控的相关举措,对高风险区划定、临时管控时间、居家人员服务保障等多方面,都明确了具体措施。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负责人王大广介绍,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对集中隔离期满和感染后治愈出院出舱的人员,允许进入小区、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对于纳入白名单的应急保障医务人员、防控人员,允许持通行证和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出入风险区域。

此外,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要细致周到做好群众工作,对涉疫诉求接诉即办,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实际困难。

广州:最大限度满足风险区域人员疏解意愿

11月27日,在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卫健委表示,结合当前疫情形势,有序开展风险区域内人员疏解工作,最大限度满足风险区域人员疏解意愿。专门成立疏解工作专班,在全面分析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施策、分批转运、安全有序、严防外溢的原则,制订工作方案,对照人员名册、疏解条件,逐个摸查返乡和投亲靠友意愿,提前与疏解目的地“点对点”沟通,做到全程闭环管理和返程人员信息“双握手”,确保返程人员落实目的地相关防控要求,将外溢风险降到最低。根据摸查情况,海珠区康鹭、龙潭、逸景叠彩、瑞宝等重点片区,目前近万人有疏解意愿。只要满足“持续5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健康码绿码、所在楼栋连续3日无新增病例”等条件的人员,接受3天集中健康监测后,在做好个人防护,可闭环转运到市内或市外目的地,疏解工作正有序进行。

在社区方面,广州卫健委表示,连续5天无新增阳性感染者的社区、村、小区或楼栋,即可申请解封。此外,部分单位、机构落实企业闭环生产管理模式,申请“白名单”“集体码”管理,正有序复工复产。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