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习近平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对保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更是息息相关。

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真正“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仅在美丽中国建设上卓有成效,也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透过《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这扇“窗口”,世界人民无论从地理看中国、还是从自然看世界,都能感受中国在践行《湿地公约》的坚强信心和决心,尤其是从这些年来历经艰辛的生态环境变迁,到如今一个“颜值”与“气质”并存的中国形象正广为全球认同、世界瞩目时,更是见证和彰显中国担当和作为。

践行《湿地公约》,在宣传立法上下功夫。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因人们的认识不足,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一样,湿地遭受非法侵占、围垦、污染等现象也曾时有发生。为彻底扭转这种不良倾向,我国持续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展现湿地之美,让更多的人自觉参与湿地保护行动、增强湿地保护意识。同时,继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发布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后,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并编制完成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发布了《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既保障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也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践行《湿地公约》,在保护治理上下功夫。保护湿地、珍爱湿地,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些年来,我国坚定扛牢起“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重大责任,瞄定湿地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走在前、开新局”,在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共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还建立了901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达8亿亩以上。湿地类型包括红树林、森林沼泽、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分布有湿地植物2300多种,湿地鸟类300多种。

践行《湿地公约》,在全球合作上下功夫。湿地是地球上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其消失速度是森林的三倍。而全世界有40%的动植物在湿地生长,有超过10亿人依靠湿地为生。毫无疑问,如果湿地功能退化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为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30年来,我国作为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国,深度参与公约事务和规则制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面向未来,让我们以武汉这次缔约方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在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上,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中国作为,努力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