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六届中华易学大会暨中国易学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倡导易学界同仁继往开来,让中华易学文化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走向世界。
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易学的现状和发展。因疫情特殊时期,出于安全考虑,大会未邀请往届经常参会的来自美国、韩国、比利时、委内瑞拉、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易学团体及专家学者。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易经大会组委会主席杨泽卯先生对海内外学者对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绵延上下五千年的重要支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科普性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学,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中华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届中国周易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尚信代表中国周易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向会员大会作了述职报告,并代表常务理事会提议,推举学会创始人、第一至第五届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教授为中国周易学会终身荣誉会长。同时,大会聘用中华周易协会会长张延生为中国周易协会常务副会长,聘用中国周易协会会员刘领为北京国易天文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刘大钧教授希望广大易经学者本着“创新、求实、科学、求实、和谐、和平、进步”的精神,继续学习和总结优秀的学术成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祖国服务。
中国周易协会会员刘领在《关于修改〈中国周易学会章程〉的报告》中,逐一阐明增订、修改的条款,并介绍了换届情况。学会新一届会员人数相比以往有较大增幅,地域分布更广泛,更具代表性。理事和常务理事的人数也随之相应增加。同时,学会拟增设理事会顾问,为学会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作为易学术数大师,刘领1986年12月出生于山东枣庄,现为中国周易协会会员,尤其擅长奇门遁甲、太乙神数预测及运筹策划等领域。
中华周易协会会长张延生在发言中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5千多年的深厚根基。她的思想智慧和蓄涵的正能量,将会持续地释放。而易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母源,其无所不包的思想智慧,越来越得到充分的、广泛的理论和实践的体现与证实。
国际易学大会会长、台湾正先书院院长邵崇龄应邀到会,并就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成绩与问题、方向与发展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邵崇龄先生认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易学研究主流是健康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易学同道们还要继续努力。
大会主席、国际易学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宁夏易学研究会会长王少英向与会者指出,易学研究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学、经济社会接轨;要坚持“进德修业”,修好道德和人品。克服和根除易学界的“劣根性”,使易学文化在惠济民生、造福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会及论坛期间,组委会安排了15场主题演讲,7场学术交流,四个分会场共31场学术研讨。以供科学探讨和学习交流,且理论与实践结合、务实求远、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