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聚焦二十大丨关注首场记者会 未来中国发展机遇无处不在
编者按: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中国网中国发布工作室特别推出《聚焦二十大》系列报道,关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生态文明等重大议题,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10月17日讯(记者 彭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中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迈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如何在经济工作具体实践中及时应对风险与挑战?在10月17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切实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狠下功夫,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月17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发展机遇无处不在
今年,受外部环境、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月度之间有所波动。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接续政策果断推出,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在不断恢复,整体保持了恢复发展态势。
赵辰昕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表现也依然突出,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与全球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当前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更要看到,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中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日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些基础条件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中,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中国发展机遇、各类商机无处不在。”赵辰昕介绍,中国目前正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对重点领域项目进行改造升级;当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力有效地支撑了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中国能源装备、石化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重点设备订单都在大幅增长……
赵辰昕认为,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今年1-8月,中国利用外资8927.4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增长了16.4%。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跨国投资疲软的整体背景之下,中国吸引外资克服了多重困难,实现了稳中有增、稳中提质的明显成效。
“总的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有信心,对中国市场长期看好。”赵辰昕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吸引外资也面临新的形势。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的政策力度,更好发挥外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加大鼓励外商投资力度,中国将发布实施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商投资的支持力度,为外商投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还将出台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措施,加大制造业引资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此外,将推出第六批重大外资项目,在中央层面给予产业规划、用地、环评、能耗等政策的支持,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更加积极主动向外资企业宣介有关政策措施,通过多种方式为外资企业和地方搭建投资合作的平台;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为国际投资交流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赵辰昕指出,有一些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收缩,甚至讲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鲜明标识。赵辰昕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发展将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的机遇、注入强劲的动力。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继续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表示,要落实“藏粮于地”,坚持“藏粮于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挖掘潜力新增耕地。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加大绿色仓储、高效物流、粮油加工等技术研发力度。
自2015年起,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丛亮指出,要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多措并举促进稳产增产,将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同时,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调控。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持合理储备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创新强化监管和执法,从严惩治涉粮腐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加强全链条管控,大力推广智能收获机械、绿色仓储技术、适度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中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保持总体平稳。”丛亮表示,未来,中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中国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十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源的消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4%。
“中国将立足能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规模合计6亿千瓦左右,扎实推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的技术示范应用。
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大力推动终端用能转型升级,加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力争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达到30%。
“中国将认真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不断推进全球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全面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京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