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关系的十字路口回顾初心

发布时间:2022-09-28 16:22:56  |  来源:人民中国  |  作者: 陈蕴青   |  责任编辑:王月博
分享到:

9月17日下午,由中日交流论坛主办的“不忘初心 世代友好”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大西山香水文苑孙子书院举办。会上邀请了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日本众议院议员、厚生劳动省副大臣兼内阁府副大臣伊佐进一,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外孙女、中日电影节实行委员会副理事长渡边满子,原外交部高级翻译周斌,创价大学校长铃木将史,北京大学教授贾蕙萱分别就中日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友好人士在恢复、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等主题发表了演讲。

原外交部高级翻译周斌讲述自己亲历的中日复交往事(摄影 陈蕴青)

今年已88岁的周斌老先生,曾作为翻译全程参与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的各项对日接待和会谈工作。会上,他详细介绍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中日复交往事:从在周总理的指挥下中国政府为中日复交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到接待田中角荣一行的种种细节;从日本将侵华战争表述为“添了麻烦”而引起的轩然大波,到两国外长车中会谈,定下了后来写进中日联合声明中的反省措辞“日本国政府对日本过去通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痛感责任,深刻反省。”……周斌还讲道:“我清楚地记得,当田中首相问岛屿争端‘如何解决?’时,周总理回答他‘以后再说’”。周斌动情地回忆道:“我后来才知道,1972年5月18日,周总理被确诊为膀胱癌,但他依然在之后的4个多月里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做了大量工作……50年后的今天,周总理为中日复交呕心沥血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令我心潮澎湃,永世难忘。”

9月8日至12日,“周恩来与日本: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贡献的人们,追求真正的共存共赢”图片展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举行(摄影 王朝阳)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的外孙女渡边满子在演讲中回顾了时任外务大臣的外祖父陪同田中角荣赴北京谈判的前后过程,以及大平正芳为中日友好所做的贡献。她回忆道:“在外祖父出发前往北京前,10岁的我亲眼目睹了1000多名右翼分子包围外祖父的住宅,与防暴警察对峙。出发那天对出访车队严密的防护措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可以说外祖父当时是抱着殉职的决心前往中国的。”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的外孙女渡边满子讲述外祖父访问北京的细节(摄影 陈蕴青)

渡边满子还将中日顺利复交的原因之一,指向了周总理与田中首相都曾有去往对方国家的经历,借此强调两国人员交流往来的重要性。她谈到了大平前首相1979年12月7日在北京大学发表讲演时讲到的一个观点:“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国民之间结成的牢固的信赖关系,而能够证明这种信赖关系的,首先是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继而表示相信岸田文雄首相和林芳正外相“这两位首脑在坚定地继承着宏池会历史性与结构性的对华认知”,她恳切地希望中国朋友们不要被日本右翼所造成的表面现象所蒙蔽,中日双方都应重温50年前的原点与原则。

渡边满子还在会上介绍了她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平成天皇与皇后访华30周年而出版的《平成上皇后美智子》中文版。她认为1992年天皇访华是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最好的时期

北京大学的贾蕙萱教授用大量照片和事例回顾了中日两国领导人,特别是周恩来与田中角荣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她表示,“毛泽东、周恩来、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是先贤,是先驱。他们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楷模。我们中日两国是搬不走的国际邻居,邻居和睦,能同舟共济,有益于双方的发展与人民的福祉,反之是灾难。”

1972年9月,东京街头的民众观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庆祝广告

日本创价大学校长铃木将史则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倡导人之一,日本公明党创始人、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为中日友好而做出的贡献,包括他于1968年提出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创价大学成为第一所接受新中国留学生的日本大学等的事迹。他还转述了池田大作希望年轻一代更广泛地继承中日友好这一宝贵精神的期望。

创价大学校园内,由池田大作提议,中日两国学生共同植下的纪念周恩来总理的“周樱”

日本厚生劳动省副大臣兼内阁府副大臣伊佐进一作为公明党的国会议员,回顾了公明党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他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需要各国携手解决的问题,比如新冠病毒大流行、气候危机等,遗憾的是,在这些威胁逐年上升的同时,国际合作却没有丝毫进展,反而出现了分裂。希望中日能够克服分裂,携手应对这些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在演讲的最后,伊佐还引用了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话来勉励大家为中日友好而努力:“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以《发展中日关系的共同课题》为题在会上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原则精神。在日本国内,包括执政的自民党在内,自中日复交以来始终存在着试图挑战两国间关于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原则精神的部分势力。中日关系的发展进程受到干扰,时而出现波动,皆因这些势力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谈及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时,刘德有强调,发展中日关系一定要恪守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要着眼大局、管控分歧、加强合作、互惠共赢;要坚持两国人民友好,加强民间交流,特别是要加强和发展青少年间的交流与友谊。他表示,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两国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不会变。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增进中日人民的感情,推进互利合作,是在中日两国人民心灵上架设友好的桥梁、相互理解的桥梁。而在这座桥梁上来往的人越多,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就越有希望。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秘书长陈弘仁在演讲会前发表致辞(摄影 陈蕴青)

六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让与会人员深受感动,大家就面向新时代的中日关系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后,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秘书长陈弘仁在谈及此次纪念会召开目的时表示:“今天,中日关系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严峻的形势需要我们回归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初心,尤其应该继承和发扬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和社会贤达那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以及不畏艰难的胆识魄力,加强对话和沟通,妥善处理分歧,共同构筑契合新时代的中日关系。”

中日交流论坛是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和北京大学日语系友会合作于2021年10月13日设立的,宗旨是开展和扩大民间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实现“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邓小平语)的目标。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