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调整民众心态,推动夯实民意基础

发布时间:2022-09-28 16:22:57  |  来源:人民中国   |  作者: 王众一   |  责任编辑:王月博
分享到:

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作为一名一辈子从事中日交流的媒体人,内心百感交集。

一方面,50年来中日关系有了有目共睹的发展,赢得了和平发展、共创繁荣的机遇,两国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规模空前的人文交流更是促进了相互了解与互学互鉴。

但另一方面,50年来干扰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和谐音始终存在,随着百年变局的演进、此消彼长带来的心态变化,近年来维系两国关系的三大基础即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民意基础都不同程度地受损,令人忧虑。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宣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50年前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奠定了彼此互信的政治基础,但是一些破坏基本信义的行为,已经令中日关系严重受损;互补的经贸关系50年来在深度和广度上建立的密切合作,堪称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可是由于战略互信的缺失等主因,战略互惠的经济基础也在受到削蚀。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的削弱导致的“政冷经凉”已经有目共睹,令人堪忧。

1972年9月30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消息传来,东京市民在高岛屋百货店橱窗前观看毛泽东主席和田中角荣首相的肖像。

而近年来民意基础的恶化也不容忽视,更加值得忧虑。中日关系正常化起步于“以民促官”的民间交流。广泛的民意基础正是50年前两个社会制度迥异的国家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可是在邦交正常化50年之后,根据民调显示,日本对华非好感度近年来一直在接近90%的高位徘徊,中国方面相应的反应也在逐年走高,今年也不容乐观。面对问题表象,需要我们看准症状,积极行动起来,因症施治夯实民意基础。

刚刚出版的《人民中国》纪念邦交正常化50周年特辑中,曾任国家电影局局长的刘建中先生为本刊写来了很有价值的回忆文章,文中提到在1981年参与主创拍摄的纪录片《访日见闻记》。这部电影记录了当时日本的企业管理状况和农协的组织经营状况,也介绍了80年代初的日本社会生活,为改革开放初期学习日本先进经验起到了启蒙作用。有日本朋友读了之后,提出当年电影中出现的一家日本企业如今已经被中国民营企业收购,这个现象应该怎么看?

《人民中国》9月号刊载刘建中撰写的有关纪录片《访日见闻记》的回忆文章

在我看来, 这个提问代表了日本朋友某种普遍的心态。其实,当年中国拍摄这部电影,恰恰反映了向日本谦虚地学习的态度。正是由于这种肯于学习邻国长处的态度,加上中国人几十年付出的创新性努力,中国的企业理念、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整个经济体量追赶了上来。而中国的这种发展也给日本带来了机遇。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以及中日经济互补的未来潜力。早年有一部中日合拍的电影《一盘沒下完的棋》。今天,中日两国如何既竞争又合作地、最终双赢地把这盘棋下下去,需要彼此不断调整心态。中国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日本也要正视中国和平发展的事实,彼此都能够认识到和平发展、共创繁荣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另外,根据我在日本了解到的情况,普通民众对中国、对中国人的态度和情感绝不像冷冰冰的民调数字所反映的那么绝对。这里面媒体片面报道的因素不容小觑,更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的迷茫。全面客观的报道,深入对话解疑释惑等都对民众层面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有着重要意义。

《人民中国》2016年北京—东京论坛特辑跨页

2005年起步的北京—东京论坛,就是基于公共外交理念的综合民间对话。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这个可谓中日之间一枝独秀的对话,不论中日关系如何跌宕起伏,17年来从未间断,通过权威的民调、深度的解读、多领域广泛的讨论以及达成的十多个共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了对“以民促官”传统的创新性发扬光大。对于这样的公共外交渠道,中日媒体应该更加积极地报道,扩大其言论辐射,引发更多民众积极思考中日关系的未来。

我们看到的现状是,中日之间传统友好力量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两京论坛这样的交流渠道凤毛麟角;而另一方面民调又显示,年轻受访者对华好感度高达40%以上。回首往昔,正是1965年中日青年大联欢为最终推动邦交正常化培养了友好骨干力量,1984年的3000人中日青年大联欢为日后中日之间的互学互鉴培育了中坚力量。如今我们重视青少年交流,如何在交流形式上结合“Z”世代特点进行创新,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我们不必悲叹“无边落木萧萧下”,更要看到“不尽长江滚滚来”。

2019年12月23日中日青少年交流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2019年两国政府共同推进了“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这是非常好的开端。《人民中国》早在2014年中日关系处于低谷期的时候,在中国驻日使馆和日本科学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发起了“熊猫杯”全日本青年感知中国作文大赛活动。从起初只有200余人报名,发展到今年超过700人踊跃报名,交流势头越来越大,累计已有4200人投稿,其中已经邀请100余名成绩优胜者来华参观学习、深度交流。即使这三年疫情之下,我们仍然通过线上保持交流。持之以恒,集腋成裘是“熊猫杯”得以久久为功的秘诀。

2019年熊猫杯获奖青年受邀到西安交流访问

2019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大阪G20前夕,给“熊猫杯”参赛者中岛大地回信,鼓励他“更加积极地参与中日友好事业”。这对两国青年交流是非常巨大的鼓舞。如今,早年参与“熊猫杯”大赛的许多日本青年,如今已经走向十分重要的工作岗位,有的做公务员,有的从事媒体工作,有的在大学教书,有的从事商贸工作。长远地看,这些对中国有了较为客观了解的新一代必将为夯实健全的中日民意基础不断输送新的活力。

2020年7月22日“中日韩青少年漫画大赛2020”启动

现在两国青年彼此了解对方的愿望强烈,渠道多元;中日两国同属东方国家,不论是在二次元世界里,还是在影视剧、文旅活动交往中,两国青年相同的传统价值观底色决定了共同话题越来越多。《人民中国》近年来在报道过程中充分运用新媒体、漫画、动画、传统文化、生活智慧、美美与共的俳句互译等形式吸引年轻读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扩大了受众群体。因势利导,创新形式,有趣、有益地推动青年对彼此了解,中日双方应该不断探索新路。

习近平主席说过,“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调整好民众心态,做好针对青年的工作,对于维护好人民友好的根基,做好两国民众之间的民心工程,提升民众之间对彼此的好感度,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有着特别的意义。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