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交流50年:在曲折中前行,为两国和地区人民造福

发布时间:2022-09-28 16:22:57  |  来源:人民中国   |  作者:李家祺   |  责任编辑:王月博
分享到:

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2年年会暨中日经济交流50年研讨会”9月25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是中日关系和中日经贸合作关系的重要节点之年。在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中日经贸合作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不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世界经济复苏等对中日经贸合作的利好因素也在上升。本次研讨会意图通过对中日经济交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系统性梳理,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思路与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闫坤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合作一直是中日合作的重点、基础领域,其价值是战略性的,远远超出商业利益范畴,其本质是利益的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与相互捆绑,故而对两国关系稳定起到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

杨伯江指出,从2007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根据中方统计,2021年两国贸易额为3714亿美元,其中日本对华出口为2055.5亿美元,自华进口为1658.5亿美元。但受中美博弈加剧、中日关系波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多元因素交织影响,中日经贸合作面临的困难增多,总体处于低潮期。今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为2086.1亿美元,同比下降1.4%,不过,从中长期看,因日本国内需求持续低迷,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海外市场,随着时间推移,中日经贸合作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中日经济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强化、深化、细化日本经济相关研究,真正发挥其压舱石、推进器的应有作用,以真知灼见、专业智慧为中日关系下一个50年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杨伯江致开幕辞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做特别演讲。作为中日关系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程永华通过自身经历,用生动的视角回顾了自己所经历的50年来的日本经济、美日经济关系和中日经贸关系变迁。他表示,经过战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的经济交流合作,中日已经互为密不可分的合作交流伙伴,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与此同时,由于日本发展过程早于中国三四十年,经历过经济增速转换、能源危机、汇率波动、环境污染、老龄化、日美贸易摩擦和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等诸多问题,其中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学习借鉴。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崛起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踏实埋头苦干,将经济做大做实做强,用好RCEP新机遇,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内完善自身产业链,不断谋求自身发展。

程永华做特别演讲

在学术报告环节,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原副院长江瑞平指出,观察半个世纪的中日经济关系,必须将其置于全球视野之中。世界经济中心正向东亚转移,东亚崛起拓展了中日经济的合作空间。今年以来,RCEP正式生效,中日之间首次建立起自贸关系,使两国共同受益。但与此同时,在RCEP的正面积极效果尚未全面显现时,“印太经济框架”(IPEF)就已启动,为东亚合作带来冲击,也使中日关系受到损害。日本如果将重心继续放在IPEF上,将自作自受。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副所长张季风认为,当前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减速压力增大,中日政治关系较为紧张,特别是日美联手遏制中国,日本出台“经济安保法”并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IPEF,将矛头指向中国,双边经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短期走向不容乐观。不过,张季风同时指出,中日经贸合作中业已存在的互补性、相互依存、互利互惠性以及合作效应的外溢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继续存在,中日强化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从长期着眼,下一个50年,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巨大引擎将继续拉动中日经贸合作在曲折中前行。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商务部亚洲司原司长、中国驻日使馆原商务公使吕克俭通过数据回顾了RCEP生效以来中日贸易的发展情况,指出RCEP协定的实施对中国对日出口拉动效应显著、潜力巨大,也有助于深化两国在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着眼下一个50年,两国应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数字贸易,“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康养等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经贸关系,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基于对日本收入分配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的认识,分析了对中国优化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及推动共同富裕的启示。闫坤认为,应当借鉴日本经验,从三次分配视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同时也要吸取日本人均收入增长长期停滞的教训,用保持经济增长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同时,应当结合中国国情,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细节,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收入份额占比,依托数字经济形态推动共同富裕。

与会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

在评论与讨论环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通过对中日贸易增长率数据的分析,指出对中日经贸发展困境的担忧。他指出,去年中国对日贸易同比增长17.7%,低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12.8个百分点,这一数字已经与2001年以来中日关系两次陷入低谷时中国对日贸易与对外贸易增长率之差持平。中日应在经贸领域寻找新的合作点,挖掘新潜力,使经贸更好地发挥中日关系压舱石的作用。

研讨会现场(图片由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提供)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三个分科会,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提出许多具有较强时效性和前瞻性的观点。

在“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交流50年”分科会上,与会学者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及行业观察等多元角度展开探讨,围绕日本的经济发展、投资、贸易、对外经济政策调整等进行论述,为当下的中国发展提供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思考。

在“日本‘双碳’经验、绿色经济、农业经济”分科会上,与会学者围绕日本环境政策对中国的启示、“双碳”目标下的中日合作、农业的绿色发展等展开详实论述,探讨了日本“双碳”目标的路径、氢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具体领域的经验,回顾并分析了中日在耕地吸收、蓄电池、氢能源、煤炭、环境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历程,指出中日在“双碳”合作方面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技术具有互补性,同时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且两国具备在第三方市场展开合作的空间。

在“区域经济合作”分科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区域经济合作和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因素这两条主线,从多元视角出发,就RCEP、中日韩经济合作和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展开探讨,从关税削减、原产地规则、贸易规则等角度分析了RCEP生效对中日贸易发展产生的正面作用及为未来中日经贸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能够带来的良好机遇。

摄影:李家祺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