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万峰湖专案指导性案例发布!看检察公益诉讼如何让黑臭水体重现万顷碧波

来源:中国网      2022-09-22      作者:彭瑶     责任编辑:赵晓雯

中国网9月22日讯(记者 彭瑶) 最高人民检察院22日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的黔桂滇三省(区)万峰湖联合水上检察室召开第四十一批指导性案例新闻发布会,最高检督促整治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下称“万峰湖专案”)作为指导性案例正式发布。本次发布首次采用“一批次一案例”的形式,同时也是第一次在办案现场发布指导性案例。

万峰湖地处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接合部,水面达81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100多亿立方,是我国十大水库之一,其水质事关沿岸5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珠江流域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11月,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向最高检反映了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由于该地区污染防治工作滞后,网箱养殖无序发展,导致湖区水质恶化严重,整体水质在III类或者IV以下,部分水质甚至达到劣V类。虽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两次督察整改,但未能根治。经综合分析研判,2019年12月,最高检决定基于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的事实直接进行公益诉讼立案。历时一年,通过办案督促整治,万峰湖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湖面非法养殖、沿湖岸线及干支流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水质持续好转。如今万峰湖的万顷碧波都是I类或II类优质水体。

2022年9月22日,最高检发布万峰湖专案指导性案例。图片来源:最高检

运用一体化办案模式 推动跨区域协同综合治理 

“作为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最高检在办理理念、办案模式、工作机制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万峰湖专案中,最高检直接立案,大检察官担任主办检察官。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争取了党委政府支持,凝聚各相关主体公益保护共识和合力,推动跨区域协同综合治理。

办案过程中,探索“以事立案”,解决公益受损责任主体众多、情况复杂等导致以监督对象立案难的问题,同时,运用一体化办案模式,组织多地、多级、多个检察机关凝聚检察合力,破解办案力量、办案阻力等现实问题。运用公开听证等办案方式,对案件办理质效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升办案说服力和诉前程序司法化水平。邀请专家对办案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咨询评价,运用无人机、快速检测设备等提升调查取证效能。

公开听证接受社会监督 开启办案“后半篇文章”

“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涉及三省(区)五县(市),管理主体分散、利益诉求多元,各方认识不一,为了评估整改效果、凝聚治理共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20年12月24日,最高检办案组对该案公开听证。”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刘家璞介绍,最高检办案组结合听证意见,综合考虑案件实际,对该案作出了终结案件决定,同时开启办案“后半篇文章”,推动沿湖五县(市)联合执法监管和统一生态养殖,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切实造福沿湖人民群众。

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相关政府部门坚定绿色发展理念,消除分歧,沿湖五县(市)形成共管、共治、共建、共享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对湖区实行统一联合执法监管,合作成立“黔桂滇万峰湖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治标”基础上实现“长治”,携手走上万峰湖流域长效保护、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

当前,万峰湖专案第二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为评价万峰湖专案第二阶段工作取得的成效,论证开展生态渔业如何确保万峰湖一湖碧水,三省(区)五县(市)不同行政区划如何确保统一执法,最高检还将于9月23日召开万峰湖专案第二次听证会。

彰显公益诉讼检察独特价值 为破解“公地悲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指出,从办案前的黑臭水体到如今的一湖碧水,从第一阶段的违法网箱清理到第二阶段的生态渔业开发,彻底否定“先污染,后治理”“只看经济效益,不重环境保护”的错误发展思路,进而督促相关政府在生态优先、科学养殖前提之下探索生态养殖,打破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零和博弈”,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树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典范。

该案的指导意义在于:对于案情复杂、一时难以确定监督对象的公益损害线索,可以基于公益损害事实立案;对于江河湖泊流域性生态环境治理或者跨行政区划重大公益损害案件线索,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直接立案;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上、下级人民检察院统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发挥检察听证作用,评估办案成效,凝聚治理共识,提升办案效果;以跨区划流域治理问题为导向,建立常态化公益保护机制,推进诉源治理。

发布会指出,万峰湖专案的成功办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效能的又一个真实写照。万峰湖专案指导性案例发布,彰显了公益诉讼检察在跨区划生态环境受损问题解决上的独特价值作用。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检察不仅是一项司法制度,更代表了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为破解“公地悲剧”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对省级以上检察院直接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检察一体化办案模式的运用以及检察机关以办案为中心推进诉源治理等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5年立案办理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70.2万件

据了解,自2017年7月1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8月31日,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0.2万件,其中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案件35.3万件,在公益诉讼案件中占比超过50%。

从2021年开始,最高检要求所有省级院都要直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截至2021年底,实现32个省级院直接立案全覆盖。今年,最高检还立案办理了长江流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诉讼专案,从长江上游云南开始,到贵州、四川、上海等11个省(市),同步推进解决长江流域船舶造成的生活污染、含油污水、固废等污染问题治理,落实好长江保护法。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