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南街矿务局社区金富小区,小区的老年志愿者——71岁的王晓东每天最为关注的就是小区正在进行的“飞线改造”。“4平方的入户线解决3平方米的小煤房用电,绰绰有余!”“别看用电容量不大,但供电公司走线、装表、上开关每个环节的操作绝对专业、规范!”年轻时在矿上从事与电相关的工作,退休后的王晓东发挥余热不仅成为小区的公益志愿者,还是小区飞线改造工程的“编外监理”。

金富小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近四十年风雨洗礼,见证了石嘴山矿区发展的变革。建设之初,由石嘴山矿务局统一完成楼体建设和水、电、暖配套设施建设安装,还一并建设变电站、供暖锅炉房、水泵房,让矿区干部职工住进了舒适的楼房,享受到便利的水电暖,企业办社会的优越性也得到充分体现,这也导致了企业后续发展的负重前行。“以前矿上管电,电出现问题后等,常常几天都等不到单位电工,居民无论是懂电、还是不懂电的就自己动手换保险丝,家里保险丝五花八门——有铝丝、有铜丝,只管一时有电就行,安全根本没有保证。”入住金富小区38年的“老街坊”李建文回忆道。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815/a1b8b87c7e9cd4719f8620bbf5c67e12.png

随着全社会各行业不断发展进步,行业分工趋于专业清晰,面临改制转型的老国企亟待轻装上阵。2018年,面向国企家属区实施推进的“三供一业”改造,让金富小区旧貌焕新颜。智能电表进万家,自动化保护开关进表箱,用电不仅安全、而且省心。“小区里住户用电出现啥问题,社区群里一反映,电力小哥没过十分钟就赶过来,手到“病”除送电来,供电服务没得挑!”李建文提起电,直竖大拇指。

四十年的老小区,建设初期还为每家每户单元楼前集中建设了一排小煤房——初衷是为了居民家中储存烧煤。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小煤房成为杂物间,电动自行车也“入住”进去,充电成了新难题。为了自家用电便利,居民从窗户高空甩线出来接入小煤房,“各家的“飞线”有花皮线、胶皮线,五花八门。花皮线禁不起雨淋;胶皮线暴晒后就要老化……”王晓东看着房顶结成“蜘蛛网”的飞线,不禁堪忧:飞线不仅威胁小区安全,也影响城市美观。

原本“飞线”属于八十年代老小区的历史问题,“接电”的小煤房大约3平方米左右,多为储物用途,平时会有简单照明用电需求,有时也会考虑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随着电动自行车普及,小区充电难又让飞线从杂物间延伸到楼下空地,毕竟谁也不想扛着沉重的电瓶上楼充电。飞线用电,普遍用电需求不大,但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事关人身安危。凡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针对飞线乱象,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对接惠农区政府创城办和各大社区联合“出招”,利用网格管理摸排到户,由社区牵头,统一登记收集用户证件信息,开具产权证明,按照低压业扩“零投资”的方式办理新装用电,彻底解决小平房用电问题。截止目前已安装表接电300余户,后续计划于年底再安装1200余户。

针对居民住户由窗台飘出“飞线”充电问题,与移动公司联合进行现场排查,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负责表计及以上电源部分的安装,移动公司负责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安装以及报装申请。目前已安装充电桩20余处,后续计划安装200余处。

针对居民私拉乱接线路交叉缠绕、凌乱无序问题,在确保满足其合理用电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与创城办和社区对接,走访排查,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目前共排查65处,计划8月10日之前全部治理完成。

“各家各户的小平房内入户接电,电价也和居民用电一样,这种情况下,谁会大费周折飘着“飞线”去接电?”金富小区“编外监理”说出了老街坊的心声,服务群众解难题,关键在于“疏”而不是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着小区电力小哥风里来雨里去——尽心尽力为居民办好一件件电力小事,老百姓能不说咱供电好!(通讯员:韩霜 陈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