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宜昌7月18日电(记者 刘厦)“三峡移民之前,能过上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的日子是我当时最大的愿望。现在我什么都有了!”今年54岁的郑胜英对比三峡移民前后感慨地说。郑胜英来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和丈夫一起经营着家里的十几亩地,种植伦晚脐橙、葡萄、白花桃等水果。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村民郑胜英(新华网 刘厦摄)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村民郑胜英家的葡萄树(新华网 刘厦摄)

西陵峡村位于长江南岸,地处西陵峡核心区域。由于三峡库区蓄水,西陵峡村整体后靠搬迁移民。“去年收入净利润20多万。在家中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脐橙卖到全国各地,最远还卖到了西藏,现在不仅村里有地,县城里还有商品房。”郑胜英告诉记者。

西陵峡村是当地有名的“抖音村”,村民们通过网络直播展示家乡美食美景,在卖水果的同时,也搞火了当地的旅游业。在秭归像郑胜英这样的农特产品种植家庭有几千户,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湖北省同期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长江两岸(新华网 刘厦摄)

秭归县是三峡工程水库上库第一县,也是三峡工程最早的移民县,全县因修建三峡工程移民9万多人。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峡后续工作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9亿元,实施项目97个,用于秭归县移民安稳致富。

“2021年12月22日,我们与新华网合作在北京发布了新华·宜昌秭归脐橙系列价格指数暨秭归优质果标准”。秭归县县委书记杨勇介绍,“我们做到了及时精确反映脐橙市场价格,脐橙产业标准化建设,打造中国脐橙的风向标和流通的晴雨表,秭归县一跃成为成为全国脐橙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的领头羊。”

秭归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区,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三峡库区蓄水至175米后,形成特殊的气候资源,是脐橙栽培的最佳适宜区。杨勇表示,2021年秭归脐橙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0万亩,产量约70万吨,综合产值已超85亿元。

科技创新是脐橙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秭归成功做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零废弃”综合利用,填补了国际上柑橘综合利用深加工空白。深加工产品与鲜销相比可增值10倍以上。

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展厅(新华网 刘厦摄)

目前,秭归县已经形成以脐橙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立足四季脐橙产业,并大力发展集旅游民俗、乡村客栈、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商业集群,培育市场主体2000多家,发展特色餐饮、酒店民俗、电商物流300余家,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了全县经济韧性,在疫情期间解决全县劳动力就业,起到了稳定经济关键的作用。

好风还需凭借力,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秭归县摒弃“山区”心态、跳出“峡谷”思维,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更是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秭归县“网红”群体用直播模式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线上直播、线下配送,既满足了防疫需求,也给予了用户良好的购物体验。

在杨勇看来,秭归三峡库区移民已经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得益于12年来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的扶持,成功探索出移民安稳致富的“秭归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