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军事6月9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雷辙 杨瑞明)D2809次列车事故发生后,杨勇战友们的微信群便炸开了锅。满屏望去,都是杨勇生前战友以不同方式表达的哀思。

“沉痛悼念我们的好战友杨勇”

“军人本色素质是体现在骨子里的”

“战友不会忘记您”

“好兄弟好战友一路走好”

6月5日,杨勇的战友张元松从重庆开车250公里赶到遵义,冯镜球、彭林波、田纪恩、罗曙光等战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27位战友拉起了“迎接英雄战友杨勇回家”的送别横幅。

英雄已逝,但精神永存。近日,记者连线同为战友的武警海南总队退伍老兵——冯镜球、彭林波、田纪恩、罗曙光、张强健、陈作军、穆朝进、张元松、陈光彬等人,共同追忆杨勇的“青春往事”。

“他很踏实,交待的任务总是完成得很出色。”

冯镜球是杨勇军旅生涯的第一个“领路人”。他回忆,杨勇渡过新兵适应期后军事训练成绩提升很快,尤其是五公里武装越野,在整个新兵连都名列前茅。集体跑五公里时,他总是帮体能差的战友背枪,边跑边在旁边为其加油打气。

让冯镜球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新兵连地处偏僻,用水困难,杨勇主动把打水的任务揽下来。等晚上战友们训练归来,一桶桶水就整齐地摆在洗漱间。

谈及对杨勇的印象,时任中队长彭林波回忆:“他性格内敛不张扬,干工作踏实,遇到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交待的任务总是完成得很出色。”

杨勇的父亲杨顺仲曾是松坎火车站派出所教导员。“有一年我去杨勇家家访,他父亲让我多叮嘱杨勇在部队好好干。”在彭林波看来,杨勇严于律己的性格,与其父亲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

彭林波回忆,受父亲影响,杨勇喜欢看书学习写日记,笔记本总是写得满满当当。

作为带杨勇最久的班长,田纪恩眼神里掩饰不住悲伤。他说:“我感到十分痛心,但他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他人的壮举让我们每名退伍老兵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训练上他从不马虎,加操加练是家常便饭。”

新兵连同班战友张强健清晰地记得,杨勇刚入伍时身体比较单薄。杨勇将近一米八的个头,体重只有不到110斤。为此,他经常给自己开小灶进行力量训练。有几次就寝后张强健还看到杨勇躺在屋外的水泥地上端着腿练腹力。张强健说:“当时不论我怎么叫,他都不肯回去。之后还是我给班长冯镜球打了‘小报告’,班长才把他赶回去。”

时任排长的罗曙光回忆,有一次支队举办条令条例知识竞赛,大家一致推荐杨勇参加。杨勇每天都拿着一沓条令背记,经常还让战友帮忙抽问。比赛时,杨勇一路冲到决赛,还拿了名次。

与杨勇同年入伍的战友陈作军回忆,中队当时主要担负的城市武装巡逻任务,对执勤官兵的军政素养要求比较高。为了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在训练上他从不马虎,加操加练是家常便饭。”陈作军说。

久而久之,杨勇的军事素质走在中队前列。每当组织军事科目演示时,中队骨干都会安排杨勇上场。

在田纪恩留存的照片中,有一张他与杨勇同时腾空完成跃起侧倒的照片。田纪恩说,当时他在20多人中选择与杨勇配合,正是因为他过硬的军事素质。记者看到,照片背面,清楚地写着拍摄的时间地点——海南海口滨海公园,1994年8月11日。

“特别爱学习,44岁时考到动车驾驶员资格证。”

1995年,表现突出的杨勇参加了上级组织的驾驶员培训,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摩托车驾驶证。作为巡逻分队的驾驶员,杨勇一次不落地参与了担负的城市武装巡逻任务,成功处置多起突发事件。入伍第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荣获嘉奖。

对于杨勇退役后选择当司机,战友们表示:“一点都不意外,他就是喜欢车。”

战友穆朝进说:“有一次训练结束后大家都去休息,但他坚持先给摩托车加油擦拭,检查是否有故障,确保巡逻期间乘车安全。”战友张元松说:“在部队杨勇工作就十分认真,每次执勤归队,他都先给车清洁卫生,发动机上的灰也要擦干净。”

同乡战友陈光彬介绍,杨勇退伍后选择去铁路局贵阳机务段工作,是受父亲影响。杨勇父亲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服役期间曾荣立二等功。退伍后,他来到黔北娄山关脚下一座四等小站,成为松坎站上唯一的铁警。坚守岗位35年,被评为“全国铁路优秀人民警察”。

“杨勇特别爱学习。”陈光彬回忆,有一次聚会时,他得知杨勇要备考动车驾驶证,还说“这么大年纪了,能考到吗?”但杨勇回应:“不试试怎么知道!”。事后,陈光彬感叹:“没想到他真的做到了。”

“他是我最优秀、最得意的门生,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得很出彩。”杨勇的师傅周健介绍,动车司机选拔标准非常严格,45岁之后就不能考。但杨勇没有因为年龄大而退缩,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习,在44岁的时候,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成为一名动车司机。

记者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微博“中国铁路”上看到对杨勇职业生涯的这样一组数据:杨勇同志1997年退伍后参加铁路工作,长期担任重点列车值乘任务,取得连续安全值乘900余趟次、走行近40万公里的优异成绩。在生活中,他孝敬父母、爱护妻儿,在和谐温馨的家庭里,用行动表达了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真情。在危急关头,他忠于职守,认真瞭望,短短5秒钟内果断采取紧急措施,撂下了保护动车组列车和旅客生命安全的最后一把闸,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