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中国发布 >

中国发布丨数字化时代,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

来源:中国网      2022-05-20      作者:张艳玲     责任编辑:蔡晓娟

中国网5月20日讯(记者 张艳玲)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扩展社会服务供给、推动慈善公益落地、弥补市场不足和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现状如何?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在20日举行的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探索”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此展开研讨。

社会组织步入“提质增效”阶段

目前中国社会组织增速放缓,步入“提质增效”阶段,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制度保障仍不完备、政府经费支持路径与经费结构有待优化、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相关平台尚未健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环境尚待优化;而社会组织内部,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尚需提升,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治理架构有待完善,社会组织资源渠道较为单一,未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网络。

这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课题组对2008至2021年社会组织发展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课题组认为,现代社会治理网络,实际是一个生态系统,系统中各部门的自治运转构成了整个系统自动运转的基础。该网络应以差异性分工为基础,以关系的均衡和平等为内容,以政治观点的共同分享为目的,以技能知识的互补为支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认为,社会组织此阶段面临的问题原因在于,社会组织的自主性、社会化和对其支持均偏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民政部原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表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不是单方面可以做到的,需要较为完备的、可操作的政策,需要好的社会环境,需要相对完善的组织和行动系统,需要骨干力量等等。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要匹配国家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黄浩明认为,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数字治理已成核心竞争力,要利用好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使之成为有效协同的载体,解决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者间的关系。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政社合作是关键,而政社合作中最需理清的是党社关系问题。”马庆钰表示,基层党组织介入社会组织中,要确保社会组织的法人主体地位,支持社会组织法人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要研究制定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新框架,既要保证党的领导,又保证社会组织法人地位,既要有党的政治保障作用,又确保法人的法律责任不偏移。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罗文恩认为,政社关系还要打破数据壁垒。社会组织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大力培养专业型社会组织或职业型人才,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效率;智慧城市建设要加载社会治理信息,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打破数据壁垒,政府部门可与社会组织共享数据,敏感数据除外。

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白洪春指出,近年来,深圳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包括完善综合监管体系,构建社会组织协商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市场治理,提升市场活力,提升专业服务,补足治理短板,整合资金资源,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等。这些举措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地方社会治理水平。

数字化利于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经常通过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呈现出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是对全球治理、城市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的考验和洗礼。”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说。

作为社会组织的一次大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社会组织的专业属性、专业服务要凸显,而不是发放物资、做核酸检测志愿者。社工机构的优势是直接面对需要的人士,提供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服务。此外,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认为,社会组织还要加强自身平台的搭建,机制化地融入到应急管理体系中。

香港赛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认为,此次抗疫中,数字化手段有助于社会组织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及时透明的数据共享,能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引导社会组织精准投入相应工作中,便于稳妥地处理社会问题。

“社会组织数字化管理,要建立一种框架。”透过此次抗疫,饶锦兴认为,社会组织要有不同类型的专业化分工,要推动基金会和下游服务机构建立联系,找到一种与政府购买服务不一样的支援路径。推动社会组织下基层,有效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便于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中国发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 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