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圆里·国木复兴馆迎来100多位参观嘉宾,这些来自漳州市的学生、记者、教育工作者及各个行业的精英统一身穿红军服装,前来参观国木复兴馆的最新作品《漳州战役》。据悉,2022年4月20日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极其神圣而难忘的日子里,方圆里·国木复兴馆红色木雕推出《漳州战役》作品,长约12.3米,最大直径0.75米。此作品由几十位工匠历经一年半,日夜不辍,精益求精雕刻而成。

中国木雕工艺品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那时就有了不少初具雏型的工艺品。到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板的阴刻,发展到立体圆雕工艺。汉代动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将中国木雕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唐宋时期,木雕工艺日趋完美。明清木雕则是中国古典木雕艺术成熟的时代,作品十分丰富,除了动物,还有人物。早在2006年,木雕技艺就出现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用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打造红色木雕作品,方圆里·国木复兴馆无论从馆藏数量和技艺首创,都走在了前列。而这部《漳州战役》,就是国木复兴馆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90周年而提前策划、及早设计,从全国各地聘请了几十位优秀工艺美术师,历经一年半的时间,雕刻而成。

1932年春,赣州战役严重失利,中国工农红军从赣州撤围。当时闽南党组织和工农游击队已形成较好革命基础,且漳州经济富庶,地理易攻难守,东征漳州是最好的选择。随后,由红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一路从龙岩长汀直下漳州,于1932年4月20日攻克漳州。龙岩考塘战斗之胜,打开了东征漳州的大门。漳州天宝决战胜利,红军进入漳州城的最后一道要隘被打开。如今漳州芗城区与南靖县交界处的风霜岭、十字岭依旧保留当时红军攻打国民党漳州守军的遗址。那场惨烈的战斗中,十字岭守敌占据高地以机枪连为前锋疯狂扫射。红军前锋部队发起数次冲锋均未奏效,鲜血染红山涧。关键时刻,英勇的战士们攻上十字岭边上的五峰山,从五峰山向十字岭俯冲,敌军土崩瓦解……

木雕上的战士们,摩拳擦掌,举着长枪,时时刻刻准备出击漳州,歼灭敌军。对于木雕手工艺来说,最难的也是最出彩的当属开脸,让每一位小战士脸上形态各异,突出战时的严肃认真,紧张有序,这个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漳州战役中,最经典的画面是,“芝山红楼“巍然屹立在木雕之上。

参观人群中有不少学校的在校生,学生们纷纷表示,看到这部《漳州战役》木雕作品,非常震撼,之前有听说过“漳州战役”,但对具体内容和背景并不熟悉,这次参观简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有的学生拿出手机拍摄木雕作品上生动的画面,有的与红色木雕合影,此时此刻,身着红军服装的参观者们表情严肃,目光笃定,像是一下子穿越到了90年前那个硝烟弥漫的漳州城。

据方圆里•国木复兴馆馆长林天辉介绍,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化。《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党史系列: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两万五千里长征》、《三大战役》、《漳州战役》、《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四大名著》等木雕作品陈列在方圆里·国木复兴馆,我们将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传统文化的大道中,脚步坚定,行稳致远。